第5章 《水滸傳》考證(5)(3 / 3)

聖歎自序在崇禎十四年,正當流賊最猖獗的時候,故他的評本努力要證明《水滸傳》“把宋江深惡痛絕,使人見之真有狗彘不食之恨”。但《水滸傳》寫的一班強盜確是可愛可敬,聖歎決不能使我們相信《水滸傳》深惡痛絕魯智深、武鬆、林衝一班人,故聖歎隻能說“《水滸傳》獨惡宋江,亦是殲厥渠魁之意,其餘便饒恕了”。好一個強辯的金聖歎!豈但“饒恕”,檢直是崇拜!

聖歎又親見明末的流賊偽降官兵,後複叛去,遂不可收拾。所以他對於《宋史》侯蒙請赦宋江使討方臘的事,大不滿意,故極力駁他,說他“一語有八失”。所以他又極力表章那沒有招安以後事的七十回本。其實這都是時代的影響。雁宕山樵當明亡之後,流賊已不成問題,當時的問題乃是國亡的原因和亡國遺民的慘痛等等問題,故雁宕山樵的《水滸後傳》極力寫宋南渡前後那班奸臣誤國的罪狀;寫燕青冒險到金兵營裏把青子黃柑獻給道君皇帝;寫王鐵杖刺殺王黼、楊戩、梁師成三個奸臣;寫燕青、李應等把高俅、蔡京、童貫等邀到營裏,大開宴會,數說他們誤國的罪惡,然後把他們殺了;寫金兵擄掠平民,勒索贖金;寫無恥奸民,裝做金兵模樣,幫助仇敵來敲吸同胞的脂髓。這更可見時代的影響了。

這種種不同的時代發生種種不同的文學見解,也發生種種不同的文學作物——這便是我要貢獻給大家的一個根本的文學觀念。《水滸傳》上下七八百年的曆史便是這個觀念的具體的例證。不懂得南宋的時代,便不懂得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故事何以發生。不懂得宋元之際的時代,便不懂得水滸故事何以發達變化。不懂得元朝一代發生的那麼多的水滸故事,便不懂得明初何以產生《水滸傳》。不懂得元明之際的文學史,便不懂得明初的《水滸傳》何以那樣幼稚。不讀《明史》的《功臣傳》,便不懂得明初的《水滸傳》何以於固有的招安的事之外又加上宋江等有功被讒遭害和李俊、燕青見機遠遁等事。不讀《明史》的《文苑傳》,不懂得明朝中葉的文學進化的程度,便不懂得七十回本《水滸傳》的價值。不懂得明末流賊的大亂,便不懂得金聖歎的《水滸》見解何以那樣迂腐。不懂得明末清初的曆史,便不懂得雁宕山樵的《水滸後傳》。不懂得嘉慶、道光間的遍地匪亂,便不懂得俞仲華的《蕩寇誌》。這叫做曆史進化的文學觀念。

九,七,二七晨二時脫稿

參考書舉要

《宣和遺事》 (商務印書館本)

《癸辛雜識續集》 周密 (在《稗海》中)

《元曲選》 臧晉叔 (商務影印本)

《錄鬼簿》 鍾繼先

《雜劇十段錦》 (董康影印本)

《七修類稿》 郎瑛

《李氏焚書》 李贄

《茶香室叢抄》,《續抄》,《三抄》 俞樾

《小浮梅檻閑話》 俞樾

《征四寇》

《水滸後傳》

(收入施耐庵著,汪原放標點《水滸》,1920年8月亞東圖書館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