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幼年常牧牛,祖母令佩鈴,謂曰:“日夕未歸,則吾倚門;聞鈴聲,則吾為炊,知已歸矣。”
又,《白石詩草》有《山行見砍柴鄰子感傷》詩,自注雲:
餘生長於星塘老屋,兒時架柴為叉,相離數伍,以柴爬擲擊之,叉倒者為贏,可得薪。
白石的祖母姓馬,父名傳虎,湘潭人。王闓運撰墓誌說:“生十歲,喪母,能自成立,孝事嚴父,慈育兩弟。年十九,歸同縣齊君萬秉。兩姓寒族,……始昏三日,椎髻執爨,井臼躬職。……夫性剛烈,婉之以禮。(白石自撰《祖母墓誌》雲:“萬秉公性剛直,負氣不平,常與人爭論,大母聞之,輒以言解之。”)敬順舅姑,克和娣姒,尤精紡績,衣布有餘。……有一子二孫,慈勤顧複,每助秋獲,帶笠負雛。眾笑其癡,己增其愛。……”是年十一月,白石的三弟純藻生(字曉林)。
白石十二歲。
是年正月二十一日,娶妻陳氏,名春君,是年亦剛滿十二歲。(同治元年壬戌十二月二十六日生)
五月五日,祖父萬秉公病歿。《白石自記》雲,是時“家財僅六十千文,盡其安葬。於是吾父一人耕,兒女多,無計為活,令吾學於木工。吾妻事祖翁姑之餘,執炊爨,和小姑小叔,家雖貧苦,能得重堂生歡。”
《白石自狀略》記祖父死在他十二歲時。他晚年祭陳夫人文說:“清同治十三年正月廿一日乃吾妻於歸期也。是時吾妻年方十二。是年五月五日吾祖父……壽終。”年歲皆合。但祭文又雲,“吾與賢妻相處六十八年。”陳夫人死在庚辰二月(民國二十九年,1940),距甲戌為整六十六年,因白石當七十五歲時自己加了兩歲,所以多說了兩年。
湘俗童養媳與其夫大都年歲相當,先正式舉行婚禮,謂之“拜堂”,便在夫家操作。等到成年,擇期“圓房”,然後同居。白石與陳夫人是到光緒七年十九歲時才圓房的。
萬秉公很早就能認識白石的天才,他待白石也特別慈愛。《白石自狀略》記祖父之死雲:
璜感王父以指畫膝,以爐鉗畫灰,教之識姓名字樣;皮衣抱孫睡,孫暖自寒(自注:王父嚐以烏羊皮裘抱孫於懷中暖睡為樂)。璜哭泣三日不食。
是年,璜父教之扶犁,後因年小力弱,轉學木工。朝為工,暮歸,以鬆油柴火為燈,習畫,凡十餘年。
白石學木工,初學粗工,後改學小器作,製造精微器物,並雕刻桌椅花紋。因選花樣,得見《芥子園畫譜》,甚愛之,遂一一摹繪。白石自幼即喜畫,這個時期裏他學了木匠的技巧,才得見畫譜,故他的畫不是專從臨摹畫本得來的。他學木工,雕刻花紋,也和他後來雕刻印章有關係。(參用王森然所記《白石事略》)
白石八十三歲時,有《憶先父》短文雲:
予少時隨父耕於星塘老屋前之田,向晚濯足星塘,足痛如小鉗亂鋏。視之,見血。先父曰:“此草蝦欺我兒也。”忽忽七十餘年矣,碧落黃泉,吾父何在!吾將不能歸我星塘老屋也!癸未五月十一日。
《白石自狀賂》於十二歲以後,二十七歲以前,無記事。他自記《周太君身世》中有雲:
太君年三十後,翁棄世。……從此家境奇窮。恨不見純芝兄弟一日長成,身長七尺,立能反哺。太君生六男三女,提攜保抱,就濕移幹,補破縫新,寸紗寸線未假人手,勞苦神傷,故中年已成殘疾。
從此節可窺見此十餘年中的生活情況,先抄在此。
白石十四歲。
十月,四弟純培生(字雲林)。
白石十六歲。
是年從周之美學雕花木工。(白石撰有《大匠墓誌》,雲:“周君之美,大匠也,以光緒丙午九月廿有一日死。……君於木工為最著,雕琢尤精。餘師事時,君年三十有八。嚐語人曰:‘此子他日必為班門之巧匠,吾將來垂光,有所依矣。’君無子,故視餘猶子也。越十年,餘改業於畫。又越十四年,餘身行萬八千裏,三出三返,又越五年,……君死矣。……憶自餘從事以來,忽忽二十有九年,與餘絕無間言。”)
白石後來常在齊伯常(名敦元,邑紳)家中做木工。後於“為家公甫(伯常子)畫秋薑館填詞圖”題詩中追記其事雲:“稻粱倉外見君小(自注:餘廿七歲前為木工,常弄斧於君之稻穀倉前),草莽聲中並我衰。放下斧斤作知己,前身應作蠹魚來。”
黎戩齋《記白石翁》雲:“芝木匠(時鄉人呼白石為芝木匠)每從其師肩斧提籃,向主家作業。……陳家壟胡姓,巨富也。凡有婚嫁具辦奩床妝櫥之屬,必招翁為之。矜炫雕鏤,無不刻畫入神。”(熙按:陳家壟及竹一帶,胡姓聚族而居,大都巨富,為宋胡安國後,與黎姓通婚姻。白石少時,於兩家因緣最深。戩齋名澤泰,一字爾穀,我族兄薇蓀的次子。白石家居時,戩齋每年正月必過他家拜年,自幼至壯,不曾間斷,所以熟悉關於白石的文獻。)
白石十七歲。
八月,五弟純雋生(字佑五。民國十七年戊辰,死於匪亂,年五十)。
白石二十歲。
他晚年《祭陳夫人文》說:夫人“廿歲時,長女菊如在孕,一日無柴為炊,〔吾妻〕手把廚刀,於星鬥塘老屋後山右自砍鬆枝。時孕將產生,身重,難於上山,兼以兩手行。”又雲:“以及提桶汲井,攜鋤種蔬,辛酸曆盡,饑時飲水,不使娘家得聞。有鄰婦勸其求去,吾妻笑曰:‘命隻如斯,不必為我妄想。’”
白石廿一歲。
九月,長女菊如生。(適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