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齊白石年譜(6)(2 / 3)

是年秋,敵人投降。十月十日,北平受降。白石有“侯且齋、董秋崖、餘倜視餘,即留飲”詩雲:

柴門常閉院生苔,多謝諸君慰此懷。高士慮危曾罵賊(此三字原稿作“緣學佛”,後改“長抱佛”),將官識字未為非。受降旗上日無色,賀勞樽前鼓似雷。莫道長年亦多難,太平看到眼中來。

白石八十六歲。

十月,乘航機到南京上海一遊。他在南京時,中華全國美術會舉行白石作品展覽。他在上海時,上海藝術界也舉行白石作品展覽。

白石八十八歲。

在北平。

近年常過從之弟子,婁紹懷、陳紉蘭、李苦禪、李可儼、王雪濤、盧光照、劉冰庵、王慶雯、餘鍾英、羅祥止、姚石倩、薑文錦等。

白石九十七歲,實九十五歲。

十月十六日,他死在北平,實不滿九十四歲,因為他生在陰曆十一月廿二,等於陽曆12月22。

胡適記

鄧廣銘

對於藝術部門當中的繪畫和印章之學,我全然不懂,然而對於一個由木工出身、一躍而為近代藝術界的巨擘,在繪畫和治印方麵又都別開生麵,有其特殊造詣的白石老人,他的艱苦的出身,和他由學習曆練以至巍然自成一家的種種經過,我卻是一向就感著極大的興趣,而且懷著極高的敬意的。又因為我在近十年內,連續寫成了幾本古代人的傳記,對於傳記文學我也有極濃厚的興致,很想進而就近代或現代的重要人物當中,選定幾人作為我寫作傳記的對象,例如胡適之先生和白石老人便全是我的目標人物之一。

三十五年夏,適之先生由美返國,我也從四川複員來平,不久我便聽說適之先生有試作齊白石先生年譜的計劃,又聽說白石老人親自把手邊積存的傳記材料送交適之先生參考。三十六年的夏天,適之先生利用了那些材料,編成一本簡單的年譜,題作“齊白石自述編年”。三十七年六月,適之先生將稿本送交黎劭西先生,請他再做一番訂補充實的工作。黎先生補充完了之後,適之先生又把稿本交與我看,希望我對這本傳記能提供一點意見或材料。我翻讀適之先生的序文,在其所列白石老人交來的資料當中,隻見有“白石詩草自敘”,不見有“白石詩草”之名,後經詢問,才知道因為白石老人手邊已無此書,而且也沒有記起曾經印過這本書,所以在送資料給適之先生時把這書漏掉了。

在《白石詩草》當中,凡可以作傳記材料的,我都已摘出補入這本年譜中了。此外應作的工作,便是向白石朋輩的著作中去搜輯一些有關白石生平的資料了。於是我借來了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和《湘綺樓全集》,姚華的《弗堂類稿》,羅正鈞的《劬庵文稿》,瞿鴻的《詩選遺墨》,易順鼎的《琴誌樓叢書》,陳師曾、羅癭公和八指頭陀等人的遺詩。我遍加翻閱,結果卻隻有在《湘綺樓日記》中檢獲了有關於白石老人的三數事,在其餘若幹種內,偶爾有涉及白石之處,也隻是一兩首題畫詩之類,與白石的生平無關,所以一概沒有采用。此外,我所想到的還有樊樊山的詩文。自從光緒三十年樊山白石識麵以後,兩人便極相投契,因而在這年之後的樊山的詩文中,必有不少與白石相關涉的。可惜現今有印本流傳的全是樊山中年以前的作品,他的晚期作品全未輯印,所以,我雖多方訪求,終竟毫無所得。

白石老人的朋友和門生,現時住在北平的也還不少,如陳半丁、徐悲鴻、王雪濤諸人,也應當去向他們采訪一些白石的事跡,無奈現時的北平,出門訪人也大非易事,這事隻有期待於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