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整轡(pèi):將時間的不斷改換比作車馬的不停進行,因而要整轡馬韁繩。
[66]蕭瑟:淒涼蕭條。
[67]長吟遠慕:長長歎息思念遠土。
[68]感類:想念同類。
[69]激揚:激越清揚。
[70]憔悴:瘦弱而萎靡貌。
[71]隕(yǔn)淚:落淚。
[72]放臣:被貶逐之臣。
[73]棄妻:棄婦。歔(xū)欷(xī):抽泣。
[74]遊處:同遊共處的知交。
[75]塤(xūn)篪(chí):塤,古代一種用陶土燒製的樂器。箎,古代一種用竹管製成的樂器。《詩·小雅·何人斯》有“伯樂吹塤,仲氏吹篪”句,後以塤篪相和喻兄弟和睦相處。此處即用此意。相須:相互依賴。
[76]兩絕:兩相分隔,不能重逢。
[77]胡越:胡在北方邊遠之地,越在南方邊遠之地。胡越異區指截然不同的地區。
[78]籠檻:鳥籠柵欄。
[79]:從小孔縫隙察看,或窺。牖(yoǔ):窗戶。踟(chí)躕(chú):徘徊猶豫貌。
[80]昆山:昆侖山之簡稱。
[81]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說:誇父逐日遺下的手杖,化為鄧林。此泛指深幽的樹林。扶疏:樹葉茂盛紛披貌。
[82]顧:回看。六翮(hé):翅膀。翮,鳥羽的莖。
[83]奮迅:奮飛。焉如:能往何處去。
[84]弗果:未能如願。
[85]怨毒:怨恨。隅:角落。
[86]苟:隻能,唯有。所事:所侍奉的主人。
[87]敢:怎敢。背惠:違背恩惠。忘初:忘記自己被捉時保全了自己性命之恩。
[88]期:必,表示決心。
[89]甘:甘願。盡辭效愚:以言無不盡來獻上自己的愚誠。
[90]恃:依憑。隆恩:深厚的恩情。
[91]庶:或許,大概。彌:愈,越。渝:改變。
評
鸚鵡因其鳴叫翠囀,羽色豔麗而備受人們喜愛,成為鳥類中的珍品。不過,人們更多是將它作為玩賞的寵物,較少將它與人類自身相聯係予以觀照。
全賦先以鸚鵡的產地寫起,寫出鸚鵡的天然資性,“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有如此特異之品性,又有出眾的外貌顏色相配,“紺”“丹”“綠”“翠”相間,還輔之以“咬咬好音”,可謂兼有外美與修能了。因此,賦歌頌鸚鵡在羽族中,“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與凡鳥不可同日而語:“焉比德於眾禽”。視角與一般觀賞者頗為不同。
麵對迫害與踐踏,鸚鵡雖“舉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畢竟無法與現實抗爭,隻有“守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將生命個體的渺小無力與外在勢力的強大寫得淋漓盡致。鸚鵡終被捕獲成為籠中寵物的不幸,失去飛翔的自由意誌,而被迫關山漂泊,寒暑相繼,猶如女子被迫出嫁,臣子屈仕新主一樣,它的內心充滿對鄉關的無限思戀和對摧殘迫害者的抗議。鸚鵡反躬自問,自己並無過錯,何以招致如此禍殃?寫鸚鵡的“夫妻”之愛,“母子”深情。也有自況的意思。浦銑《複小齋賦話》雲:“禰正平《鸚鵡賦》,頗為自己寫照,然略無露才揚己意。……餘每讀其‘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句,輒為唏噓不自禁。”至於“背蠻夷之下國,待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看似自謙,實在抗議,筆觸屈折有致。鸚鵡既情係故園,它的苦樂與摧殘迫害者所謂苦樂,實無相同之處。
《鸚鵡賦》托物言誌,通篇無一處不寫鸚鵡,無一處不是自況,這與賈誼《鳥賦》中將作為觸發感想的客觀事物不同,也與趙壹《窮鳥賦》略嫌粗俗簡率的寫法不同。《鸚鵡賦》將鸚鵡高度擬人化,物我混一,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悲與憂生之意。篇中寫鸚鵡的“辨慧”“聰明”和被捉時的“逼之不懼,撫之不驚”,也使我們容易想到作者的才情與自負,而它淒苦的為人籠中玩物的生命曆程正與一代才俊禰衡的生活境遇相似。可以說,《鸚鵡賦》表現了作者非凡的藝術天才,是辭賦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劉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