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結怨》(2 / 2)

“大人依我看,不如降了叛軍。”太守師爺道。

“師爺,這——”楊萬石神色為難道

“大人,若不降敵,我們便是一死。我們也是走投無路啊。”師爺語重心長道。、

楊萬石思索後歎氣道:“唉,也隻好這樣了。”

“那我們得派人接應燕軍助他們一臂之力,這才可立功日後好升官發財。”師爺道。

“好,師爺此計妙。那就派真源縣令張巡向西前去接應。”楊萬石大聲笑道。

“什麼?太守要我去接應叛軍,這個燕軍的走狗,居然做出叛國之事。”張巡得到消息後,拍桌怒罵道。

“老爺,我們怎能叛國?助紂為虐”吳氏氣說道。

“夫人,說的對我們不能助紂為虐更不能叛國。”張巡英氣奮勇道。

“師爺,帶上幾個城裏有威望的相親隨我去皇帝祠。”張巡對隨身師爺道。

“是,大人。”師爺回道。

地點:玄元皇帝祠

張巡帶著一路人來到祠堂,相親們看到縣令來了都紛紛聚集過來。張巡走到祠堂的門口,跪下對著玄元皇帝磕了三個頭,站起來轉身麵向相親,英氣奮勇道:“相親們,敵軍大舉逼近,太守楊萬石,背信叛國,助紂為虐,還要派我去接應叛軍。我,張巡,士可殺不可辱,絕不背信叛國,絕不讓叛軍侵我疆土,害我百姓。我們要團結起來奮勇抵抗,鄉親們誰願與我奮勇殺敵,固守城池。

”張巡邊說邊落淚。

“如果叛軍進城那我們不就完了嗎?不能讓叛軍侵我疆土。”有個相親奮勇道。

“人在城在。”師爺順勢揚聲道。

“人在城在。”張巡一呼百應,鄉親們紛紛異口同聲道。

天寶十五年,燕軍將領張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楊萬石投降燕軍,而真源縣正是在譙郡的轄地內。楊萬石降敵後,又逼張巡為長史,並令其向西接應燕軍。張巡得知後很氣憤,率吏民大哭於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後起兵對抗燕軍,響應的有千餘人。

天寶十五年,玄宗任命吳王李祗為靈昌(今河南滑縣東)太守,河南都知兵馬使,統合河南兵馬以抗擊安祿山。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賁、閬州刺史璿之子等人,帶領官兵先到,稱為吳王兵,對宋州展開反攻。張通晤敗走襄邑(今河南睢縣),被頓丘令盧韺所殺。之後,賈賁領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共有兩千餘兵。這時的雍丘縣令令狐潮已經率全縣投向燕軍。燕軍任令狐潮為軍將,率兵向東馳援襄邑。令狐潮擊敗在襄邑的淮陽軍,俘虜了百餘官兵,並將他們囚禁在雍丘,準備殺害,然後又去見燕軍大將李庭望。淮陽兵俘虜乘機殺掉守衛,雍丘城內頓時大亂。賈賁、張巡等得以乘亂攻入雍丘。令狐潮棄城逃跑。

肅宗至德元年(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領燕軍一萬五千意圖奪回雍丘,而雍丘城內唐軍總共不過三千餘人。賈賁出戰,因兵力懸殊,不敵,兵敗而死。張巡馳騎決戰,身上被創無數,但仍然力戰退敵。退回城後,兵士們推張巡為主將,從此張巡兼領賈賁的部隊,自稱河南都知兵馬使吳王李祗的先鋒使。在張巡指揮下,擊退燕軍多次衝鋒,累計殺傷近萬人,而唐兵也死傷一千餘人;麵對唐軍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吳王李祗聞之,舉薦張巡為委巡院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