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交錯的河流把這塊壩子分割成若幹塊大小不一的小平原,沿著河岸有著各式各樣的房屋,時不時有著解放牌的卡車在馬路上奔馳著,身後一群孩子在追逐它,想坐坐車,那是多快樂的一件事。
在屋後麵是一片片良田,田裏的水稻正抽穗著。壩子的邊際是一座座高聳雲霄的山峰相連,成為了整個壩子的保護神,這個地方就是齊嶽鎮。而在齊嶽鎮的南麵有座山峰,是齊嶽鎮的最高峰,因在那山上居住著淩氏一族人,而被當地人稱為淩氏峰,在哪峰中時常可見各種各樣的飛禽走獸,穿梭和奔跑在茂密的叢林裏。在哪叢林裏可見一條崎嶇的泥濘的山路,那是幾百年來淩氏族人上下山的畢經之路。
自古以來,因為山險路窄,多是參天古木,荒山野嶺,難以耕種水稻,最多也是種玉米,並且產量不高。決定了此處的人家,多數以玉米麵家禽野獸為主食,致使當地人經濟困難,多數處於貧窮的生活狀況。這樣的條件當然影響了那些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找對象,許多當地姑娘想方設法嫁到壩子平原地區,平原地區的姑娘又不樂意嫁到這窮鄉僻壤來,使得年輕女子在淩氏村可是非常的搶手,誰家能取上一個媳婦都會讓村裏鄉鄰十分羨慕,更別說取一個平原壩子上的姑娘呢,那可是驚動祖宗八輩人的呀!哪家人還會大擺筵席好幾天,讓全村人喝個痛快、吃個盡興。
淩氏一族居住著淩氏峰的山腰處,這處是整個淩氏峰最好的地方,有著鬼斧神工開鑿出來的深溝,他們就住在溝的一麵,另一麵這是種莊稼的,兩邊是一個溝連著的,溝裏長滿了古樹,在古樹的不遠處有若幹個深不見底的巨大水井,井水綠如碧玉,甘甜可口,是淩氏人飲用水的來源,仔細看可見,井的四周都用寬大的平板石頭給修葺過,可見這水井的重要性。
沿著水井向上走大約幾分鍾的時間就看到一排排的房舍有序的矗立在哪裏,那就是淩氏村,整個村大約四十口人家,全是淩氏一族人,村分四個階梯,每階梯上大約九、十戶人家,村的四周被大樹環繞,猶如世外桃源,讓人神往。每到清晨,村裏的;男女老少有的鋤地,有的扛著捕獵工具抓野獸,有的在大聲朗讀,有的在家做飯,炊煙繚繞,呈現出動態優美而富含深意的人物畫卷。
此時,第一階梯邊上的那顆老槐樹也隨風輕輕舞動著它的秀枝,在古老槐樹的下方,有一個身懷六甲的年輕婦女,倚在槐樹樹幹上,時不時踮著腳眺望著入村的那條小路,似乎在期盼著什麼,時而不經意間流露出失落的神態,使得嬌美容貌顯得更似怨婦一樣,讓人徒生憐憫之意。
晨風吹亂了她得秀發,退出深思的她有那纖細的玉手輕輕撥動了幾下秀發。她就在那站著,望著,深思著,直到早出的人歸來休息時,她才挪動那似乎早已麻木的四寸金蓮,向房屋婀娜多姿地走去。
在這個村裏,除了寧靜就隻有鄉土風情,日子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慢慢消逝,她不知什麼時候又站在那老槐樹下,在夕陽斜射中閉上了眼睛。
正在此時一老嫗叫到,“燕子,別傻站在哪兒啦,快來廚房坐坐,順便幫我燒火,我做飯。”這個老嫗是李燕的婆婆。
聽到婆婆叫喚後,她緩緩地向著那正冒著濃煙的屋子走去,進去後,見婆婆正在清洗著那口大鍋,沒有多說什麼就坐在灶後麵的小板凳上,拿起一些鬆葉塞進灶膛有火柴點燃並放進一些柴,隨後,火燃得更旺,婆婆也開始炒菜了。
見李燕一味燒著火,婆婆就說道:“燕子,你別想那麼多啦,看你上山也有九個月了。風華要上班忙,不能回家看你,你別往心裏去。沒事多出去走走,找下麵階梯的那些姐妹玩玩,我經常在地裏,沒有多少時間陪你。明天我讓芬琳陪你一塊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