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近距離地目睹了幾位親友去世,包括父親、親戚和朋友,在悲傷中意外地被一些細節所感動。他們或認真地要求作個總結,或將仇恨放下了,或煞費苦心為子女安排一番。我發覺,許多人在死亡來臨時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是人性美麗的最後綻放。靈堂上設有一盞燈,我的內心被照亮了。就這樣,我開始孕育小說《一佳燈火》。
慢慢地,我心中的朋友“陳亮”走近了我。這位有文學青年背景的燈具商人,正完成他生命的最後綻放。於是,我以陳亮治病和我寫作以陳亮為原型的小說為線索,展開了他的創業史、情愛史、與疾病的抗爭史,講述他在朝聖路上善良、細心而不懈地撿拾善良和親情的故事。當我的朋友陳亮走完他的朝聖之旅,我感覺《一佳燈火》裏的每一盞燈都是溫情脈脈的。
小說送到《文學港》雜誌社以後,得到了雜誌社幾位老師的肯定。長期不發長篇小說的《文學港》破例在2012年第一期的特別關注欄目推出《一佳燈火》。
在作品發表過程中,有一個與著名小小說作家、《文學港》編輯謝誌強老師對話的機會,這是一次讓人感覺勝讀幾年書的長談。當我捧起雜誌,重讀一遍“心中珍藏的這盞燈照亮我的敘述(編輯與作者的對話錄)”時,就有了進一步修改《一佳燈火》的欲望。小說與讀者見麵後,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同時得到了寧波市文聯、市作家協會等單位及各界朋友的關注和關心。文聯和作協專門召開研討會,為我的《一佳燈火》把脈,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批評和建設性的建議。
幾經修改,《一佳燈火》成了眼前的這部《燈火》。本書另收錄了謝誌強先生在《文學港》特別關注欄目刊發《一佳燈火》時與我的對話,收錄了文學博士、寧波大學副教授任茹文女士發表在《寧波晚報》的《同情確認著我們的情感歸屬——關於朱平兆長篇小說〈一佳燈火〉的聯想》一文,主要是為了印證一部作品的成長性和作品成長過程中研討和批評的重要意義。在此,我向所有關心支持過本書的老師和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現將《一佳燈火》奉獻給您。我期待溫情脈脈的《一佳燈火》溫暖千萬家。
朱平兆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