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說讓他把信麵交盧見曾。
和珅以為他故意隱瞞不招,立即命令侍衛要砍下他的頭。
他聽了心驚膽顫,慘叫饒命,哭訴說他真的不知什麼事。
和珅命令不砍他的頭,又逼問:
“你看信封有何特征?”
他流著眼淚說:
“我不敢拆開看,隻用手摸到裏麵好像裝著茶葉,封口上除了漿糊還有鹽,信內寫了什麼話,我沒看。”
和珅心想他可能真的不知什麼事,因為紀曉嵐聰明過人,不可能把機密告訴他,讓他去泄露。
和珅命人把送信的人關起來。
他又去找皇太後,請示她如何辦?
皇太後聽完和珅的話,冷冷地說:
“你真笨!不用再審了,事情很清楚了。”
和珅疑惑地問:
“怎麼清楚了?送信的人說不出信中到底說些什麼話,無有憑據啊!”
皇太後突然大笑起來,笑夠了,她才說:
“你是個笨蛋!真不開竅呀!讓我怎麼說你呢?你聽著!信內的茶葉和封口的鹽,已經告訴對方了:皇上準備查抄鹽官了。你現在惟一的證據就是那個大活人。千萬不能打死他,看好他,他若一死,你就白費心機啦!”
和珅這才明白過來了,他茫然地問:
“依太後之意,現在該如何辦?”
皇太後毫不遲疑地說:
“你馬上密報皇上,再讓皇上密審送信人,自然就會有結果了。快去吧!”
和珅懷著立功的心情,向乾隆皇帝秘密報告了這件事。
乾隆皇帝用懷疑的眼光看了看和珅,然後命令他把送信的人押來審訊。一經皇上親自審訊,送信的人又把對和珅講過的話重複了一遍,皇上相信了和珅所說的話。讓他仍把送信的人關押起來。
乾隆皇上傳來了紀曉嵐,繃著麵孔問他這件事。
紀曉嵐一聽皇上問他關於送信的事,心中已經明白事情敗露了,再若隱瞞或者欺騙,將會罪上加罪,不如索性原原本本談出事情的真相,或許還有死罪活免的餘地。
他毫無掩飾地談出了關於暗送消息的動機和目的。
他慚愧地承認自己以私情對抗國法,以私利抗拒皇上的正義之舉,實在無地自容。
皇上心想:紀曉嵐漏言泄密他的姻親,固然可惡,罪當該死,可他從容坦然,據實招供,毫無隱瞞,令人可信,大有悔罪之心。
如此巧妙的泄密手法,令人歎服,可謂奇才。如果殺了他,實在可惜。如果免於追究,國法難容,眾臣不服。不如將他流放邊塞,以示懲戒,日後也好起用。
他想完之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紀曉嵐,紀曉嵐流著眼淚表示感激不盡。
此後不久,紀曉嵐就被流放到烏魯木齊,效力贖罪。
乾隆皇帝派欽差大臣前往德州,查抄了盧見曾的家宅,將他已經疏散藏匿的家財全部收歸國有。
然後又以貪汙受賄罪將他關進大牢。由於他年老體弱,驚恐得病不久就死在牢中。
他在臨死前不斷地念叨著紀曉嵐、懷念著紀曉嵐,為他的獲罪流放而萬分悲痛,流出了惋惜的淚水。
他跪在地麵對蒼天說:
“願上蒼保佑大才子紀昀一路平安,化險為夷,折罪立功,重返京都,再耀日月之光。”
乾隆皇帝得到盧見曾的死訊後,命欽差大臣前往德州,親自主喪,以重臣之禮厚葬了。
盧見曾的後人在暗恨中又感受到一絲皇恩的慰藉。
紀曉嵐一行快到京都的消息傳到皇太後托古拉氏的耳中,使她大吃一驚。她把和珅傳來訓斥了一頓,說他簡直是個廢物,連這樣一個文人都對付不了,還能成什麼大氣候。
和珅聽後麵呈愧色,說皇上有意庇護他又有什麼辦法?
皇太後聽了切齒地問:
“他究竟到了什麼地方?”
和珅憤恨地說:
“聽眼線說他已經快到離京城60裏的石家堡了。”
皇太後沉思了一會兒,說:
“絕對不能讓他們進京都。他如果來到京都一靠近皇上,就有機會參奏你,到那時,皇上一旦查出你謀害他的事實,那麼,你就一切都完了。連我也無法保護你啦!你明白嗎?”
皇太後說出的話,句句如霹靂,擊得和珅六神無主,他急切地問:
“依太後之意,該如何辦?”
皇太後嚴肅地說:
“惟一的辦法就是追回那密文。”
和珅不安地說:
“密文就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