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你是偉大的,你應受一切讚美:你有巨大的能力,你有無窮的智慧。”見《舊約·詩篇》144首3節;146首5節。譯者按:奧氏所引《新舊約》文字與天主教《通行拉丁文譯本》相合,而與我國通行基督教(新教)譯本,卷數文字略有出入,故書中引文,據拉丁文直譯。又《詩篇》,通行拉丁文譯本,以9、10兩首,合為一首,147首分為兩首,故自第10至147首,與基督教本相差一首。

一個人,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願意讚頌你;這人全身帶著死亡氣息,全身帶著罪惡的證據,全身證明“你不接納驕傲的人”。但這人,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願意讚頌你。

你感召他樂於讚揚你,因為你創造我們是為了你,我們的心靈如不安息在你的懷抱中,便不會安寧。

主啊,請讓我知道並理解是應該先向你呼籲而後歌頌你,還是應該先認識你而後再向你呼籲?但誰能不認識你而向你呼籲?因為不認識你而呼籲,可能並不是向你呼籲。無人傳授,怎會相信?“誰追尋主,誰就將歌頌主”,因為追尋主,就會獲得主;獲得主,也就會歌頌主。主,請讓我向你呼籲,並讓我追求你;使我堅定地信仰你,並且向你呼籲,因為你已經傳授給我們。主啊,我的信仰要向你呼籲;你賦予我的信仰,你把你“聖子”的人性,通過布道者的工作而灌輸給我的信仰向你呼籲。天主教教義,天主有三位,第二位聖子,降世成人,是為耶穌基督。

向天主呼籲,就是請求天主降臨到我身上,那麼我將怎樣向我的天主,向我的主,天主呼籲呢?我心中是否能有足夠得地方使我的天主降臨,讓創造天地的主宰降臨到我身上呢?主,我的天主,我身上真的有可以容納你的地方嗎?你所造的承載我們的天地能容納你嗎?是否由於一切存在沒有你便不能存在,為此凡存在的便必須容納你:這樣,我既然存在,何必要求你降臨到我身上?因為除非你在我身上,否則我就沒有存在的依據。我不在黃泉,而你在那裏;即便“我進入地獄,你也還在那裏”。我的天主,假如你不在我身的話,我便不存在,絕對不存在。而且“一切來自你,一切通過你,一切在你之中”,是否更可以說,我除非在你之中,否則不能存在?主,確然如此,確然如此。那麼既然我是在你之中,我更從何處向你呼籲?你從何處降至我身?我的天主,你曾說:“我充塞天地”,那麼我又怎麼能跨越天地之外,讓你降臨到我身呢?

既然你充塞天地,天地能包容你嗎?是否你充塞天地後,還有不能被天地包容的部分?你充塞天地後,餘下的部分安插在哪裏?是否你充塞一切,而不需被任何東西所包容,因為你充塞一切,亦即是包容一切?一隻瓶充滿了你,並沒有把你固定下來,瓶即使破碎,你並不流散。你傾注在我們身內,但並不下墜,反而支撐我們;你並不渙散,反而收斂我們。

但你充塞一切,是否你全體充塞一切?是否一切不能包容你全體,僅能容納你一部分,而一切又同時容納你的同一部分?是否各自容納一部分,大者多而小者少?這樣你不是有大的部分和小的部分了?或是你不論在哪裏,便整個在哪裏,而別無一物能占有你全體?

我的天主,你究竟是什麼?我問:你除了是主、天主外,是什麼呢?“除主之外,誰是天主?除了我的天主外,誰是天主?”

你至高、至美、至能、無所不能,至仁、至義、至隱、無往而不在,至美、至堅、至定但又無從掌握,在不變中變化萬千,無新無故而使萬象更新;“你使自滿者不知不覺地走向衰亡”;你永不停息地運行,卻又偃然常寂,你統攬萬機,卻一無所需;你負載一切,充盈一切,維護一切,創造一切,孕育一切,改進一切;雖然萬物齊備,而你仍然不舍不棄。你愛而不偏,嫉而不妒,悔而不怨,蘊怒仍安;你改變工程,但卻並不更動計劃,你獲得一切而未有所失;你從不匱乏,但仍會因為有所獲得而歡樂;你從不吝嗇,但要求有所節製。如果誰能對你有特殊的貢獻,你就若有所負,但誰還能有一點一滴不屬於你呢?你從不虧欠於人,反而還為人補償一切;你免去人們的負擔,但仍然一無所損。我還能對你說些什麼呢,我的天主,我的生命,我神聖的甘露,提到你,一個渺小的人能說些什麼呢,但如果有誰對你沉默不語,卻是壞事,因為即使此人口若懸河,也仍然跟沒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