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把戲要竭力節省他在特林戈爾堡掙的工錢所餘下來的。然而,剛到科克不久,他就不得先花掉一大筆。不是應當給保伯買衣服和鞋嗎?13先令買“一套”新衣裳,全新的!保伯穿上該有多高興啊!大哥哥穿得還挺體麵,他再光頭赤腳,穿著破衣爛衫就不適合了。一花掉這筆錢,他們就隻能靠每天想法掙的幾便士生活了。他們空著肚子,到挺羨慕伯爾克的,它東尋西找,總能發現點吃的。
“我倒希望是條狗!……”保伯說道。
“你吃東西還真沒有挑揀!”小把戲說了他一句。
至於客棧的房錢,從來沒有拖欠,因此,老板對這兩個孩子挺感興趣,不時送給他們一大碗熱湯……自不待言,他們接受時不必臉紅。
買了第一批東西之後,還剩下兩英鎊,小把戲堅持留著不花,就是總等待時機“投入在生意上”。這是他的措辭。保伯一聽他這樣講,總是睜大眼睛。於是,小把戲就向他解釋說,做生意就是把東西便宜買來,再貴了賣出去。
“是吃的東西嗎?……”保伯問道。
“那要看情況,有吃的東西,也有不能吃的東西。”
“我還是喜歡吃的東西……”
“為什麼,保伯?”
“因為買不掉的時候,至少還可以自己吃呀!”
“嘿!保伯,你對生意還挺開竅!關鍵是選準要買的東西,最後總能賣出,得到利潤。”
我們的主人公每天想的就這事兒,有時也試探試探,以便增強信心。信紙、
鉛筆、火柴他若是試著賣這類東西,由於競爭多,就掙不了什麼錢,賣報更好些,他和保伯停在火車站附近,那麼引人注目,樣子那麼乖,又那麼熱情地推薦,行人總忍不住買他們的報紙、鐵路手冊、時刻表等一些便宜的小冊子。這種生意做了一個月,小把戲和保伯每人有了一個扇形架子,將報紙和小冊子整齊地擺在上麵,讓大標題露在外麵,插圖也非常顯眼,總準備好零錢找給顧客。不用說,伯爾克始終沒有離開主人。難道它認為是他們的同夥,至少是他們的夥計嗎?他不時叨一份報紙跑向行人,蹦蹦跳跳的,顯得那麼喜幸,那麼會討好人!不久,甚至看見它背上放一隻籃子,裏麵整齊地碼好報紙小冊子,下雨時就蓋上一塊油布。
這是小把戲的主意,說起來還真不壞:讓伯爾克表現出一副嚴肅的樣子,全心投入到它的重要職務中,以便吸引老顧客,再也想象不出比這更妙的辦法了。可是這樣一來,就不能再瘋跑,不能跟鄰居的狗玩耍啦!現在,別人家的狗一靠近,這個聰明的動物,四條腿的小販,衝它們發出多麼凶的低沉吼聲,露出多麼尖利的牙齒!火車站附近的人都談論賣東西小孩的那條狗,而且直接買伯爾克的東西,顧客從籃子抽出所需要的報紙,將錢投進掛在他脖子上的儲錢罐。
這辦法成功了,小把戲信心倍增,又想擴大“生意”,除了售報和小冊子,他又添加火柴、盒裝煙葉、廉價香煙等,結果,伯爾克馱著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店鋪。有些日子,它的銷售額高於它的主人,而主人並不眼紅,恰恰相反,還獎賞給伯爾克一大塊吃的,以及一大通愛撫。這條狗和兩個孩子組成極好的家庭,但願所有家庭都像他們那樣親密無間。
不久,小把戲就承認,保伯又機靈又聰敏。這個7歲半的孩子,雖沒有大哥哥那樣的務實精神,但是性情開朗,總是喜氣洋洋。由於他不會讀書寫字,也不會算數,小把戲自然就肩負教授他的任務,首先就教他識字母表。他不是應當弄懂主要的報紙名稱嗎?他興趣很濃,進步很快,因為老師教得耐心,他學得努力。學會認大字標題之後,便轉認各欄文章的小字,繼而又開始學寫字和計算,感到幾分吃力,不過,他多麼充分利用所學的本領啊!他憑自己的想象力,以書店雇員自居,經營小把戲的店鋪,在科克最漂亮的大街上擺出精美的書攤,打出美妙的“書商”的招牌。應當交待一句,他按銷售額的百分比已經抽紅,兜裏裝了不少丁當響的便士,因此,碰到小孩向他伸手,他也肯施舍一個銅子兒了。他不是還記得他在大路上流浪……追馬車那時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