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沙漠村落(3)(1 / 3)

三位村民牽住繩子,張海林矯健地下到坑內。此刻坑內的泥濘比上午好多了,但是依然不太好下腳。隻見葉合買提之前看見的巨石下部不知深入地下多少,頂部埋於泥土之中,整塊巨石在土裏鑲嵌得極好,顏色也呈現土黃色。湊近一看,上麵有各種浮雕,並有不太清晰的文字。

“啊!這……這是佉盧文啊!果然不錯,難道這真的和精絕國有聯係?!”張海林驚喜之下大聲說。

神秘精絕

啟超悠閑地坐在屋子裏,盯著天花板。突然之間一陣風將桌子上的報紙吹了起來。“本報訊記者啟超報道”的字眼出現在了眼前。

“每天就拿這些鉛字換錢,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啟超心想,“現在勞動價值越來越低了,靠!”

一米七個頭的啟超,頭發短,臉色白皙,屬於那種扔在人群裏你就找不見的人,平日裏話少,但是遇到熟人和好朋友就是一個話匣子,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好像這個世界沒有讓他不快樂的事情。

啟超供職於一家報社,主要跑文化口,幹工作才兩年的他已經有了老記者的叨嘮、識時務,早已沒有了一個新人的激情。屋子裏陳設簡單,除了常用的一些物品以外,角落裏都被各種書籍所占領,這些書籍之中尤以“世界未解之謎”一類最多。這是一個從來不注重物質生活的人,有錢沒錢隻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啟超就在家裏看各種書,各種雜誌,他的目標是利用職務之便走遍新疆。

正在安詳地享受美好時光時,電話來了。啟超不耐煩地拿起一看,原來是發小,現在西域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好朋友孟憲明。這孟憲明在啟超眼裏屬於文弱書生,知識分子,大事謹慎,小事糊塗,個人生活一直搞不好——當然這裏所說的個人生活並不是個人作風問題,而是他的生活比較邋遢隨便。在啟超看來這種知識分子一般都是如此,無法處理好簡單的生活,隻適合在專業領域裏遨遊。

“孟夫子,今天打電話說點好聽的!別又說什麼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下麵是外星人的基地,哥們兒要的是證據。”

“啟哥,今天不跟你討論外星人在新疆的事。有新的考古發現了,和往常一樣,哥們兒帶著你。”

“我害怕你把我帶出去賣掉了,到時候想回來都沒機會了。說吧,什麼考古發現,說清楚一點,我也好給領導打聲招呼啊。要不然到時候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可不太好。”

“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那樣的人嗎?事情是這樣的,南疆尼豐縣發生融雪性洪水,衝出一座古墓。那邊縣上文物局局長初步判斷可能和精絕國有聯係,這次你可撿上大便宜了。這個稿子你寫出來,揚名海外絕對是不成問題。”

“哥們兒哪能跟你比啊,你們靠這門道吃飯,賺名利。哥們沒現在這份工作,還可以去扛袋子,擺小攤,你行嗎?”啟超打趣道。

“哥從來不跟你爭這個,說去不去,不去我找別人了。”

“別啊,哥們這是想你了,不和你侃侃覺得心裏不舒服。西域三十六國,這可是大新聞。好,我馬上爭取版麵,盡快去找你。”啟超顯得有些激動。作為一個文化記者,那些消失在曆史記載中的西域三十六國一直是他感興趣的話題之一。

孟憲明和啟超兩人是發小,一起長大。後來孟憲明考上數一數二的大學考古係,大學畢業後,由於各項出眾,成為“中國西域學研究泰鬥級人物”吳衛國的得意弟子,主攻西域考古學。後來在吳衛國的介紹下,他來到西域考古研究所。短短三年就已經成為國內名氣漸升的西域考古學專家。也正是這個原因,孟憲明和啟超兩人又一次走到了一起。平常總是晚上十二點的時候,孟憲明突然打來電話,告訴他某地有重大考古發現,啟超緊接著就趕往那地方。自此,報社的其他記者對文物口上的新聞都不抱有任何奢望,“因為,啟超人家中央有人啊!”這已經成為其他同事的共識。當然,啟超也不負眾望,不斷地將各種考古發現作為獨家報道,算是賺足了人氣。現在人對新聞的要求就是,越激動人心的稿子越能吸引讀者,尤其是像“某某地方發現了某某人的古墓”——這樣的標題肯定能吸引一大批讀者,甚至連境外媒體都會關注。

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後門,尼豐縣發生洪水的第二日早晨。

烏魯木齊上班高峰期的堵車現象正愈演愈烈,有人調侃:堵車終於與首都接軌了。

一輛綠色越野車停在人民公園後門,身穿一身淺藍色戶外衣的啟超迅速打開車門鑽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