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哪些組織和個人可以申請開辦養老機構?

答:依法成立的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和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可以申請開辦養老機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可以采取合資、合作形式申請開辦養老機構。

89養老機構的登記管理機關是政府哪個部門?

答:養老機構按其機構性質劃分,可分為福利性(即國辦社會福利機構)、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養老機構。福利性養老機構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在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營利性養老機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辦理登記手續。與境外合資、合作舉辦養老機構,需由省級民政部門和外經貿部門審批。

90浙江省對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有哪些資金補助政策?

答:用房自建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50張(含)以上、取得《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置批準書》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並投入使用後,每個床位由省財政補助3000元。租用用房且租期5年(含)以上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50張(含)以上,省財政分5年給予每個床位每年500元補助。

91養老機構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答:對養老院類的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征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免征企業所得稅和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減免養老機構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養老機構繳納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確有困難的,可報經稅務部門批準,予以減免照顧。養老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燃料)等價格與居民用戶實行同價,並免收相應的配套費;免收養老機構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寬帶互聯網一次性接入費,並減半收取通信費、聽視費。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按規定予以扣除。養老機構建設用地由政府部門優先安排,非營利性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用地實行劃撥供地,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可通過公開出讓方式供地。

92養老機構有哪些類型?什麼人員可以入住?

答:養老機構按登記性質劃分,可分為國辦養老機構、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和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三類,三類養老機構都向社會開放,老年人可以自由選擇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入住。

93救助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答:救助管理的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自願受助、無償救助原則;二是臨時性救助原則。

94如何確定救助站救助對象?

答:救助對象是指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即同時符合以下四個條件的人員:一是自身無力解決食宿;二是無親友投靠;三是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四是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前款規定情形的,不屬於救助對象。

95求助人員需向救助站提供哪些情況?

答:流浪乞討人員向救助站求助時,應當如實提供本人的下列情況:一是姓名、年齡、性別、居民身份證或者能夠證明身份的其他證件、本人戶口所在地、住所地;二是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農村五保供養;三是流浪乞討的原因、時間、經過;四是近親屬和其他關係密切親戚的姓名、住址、聯係方式;五是隨身物品的情況。

96救助站為受助人員提供哪些救助?

答:救助站根據受助人員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一是提供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物;二是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處;三是對在站內突發急病的,及時送醫院救治;四是幫助與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聯係;五是對沒有交通費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的,提供乘車憑證。

案例一

吳××,女,江西進賢七裏鄉人,在當地已被認為“死亡”兩年。該人由派出所護送至杭州救助管理站時,蓬頭垢麵,衣衫襤褸。資料顯示為:“無名氏”,流浪精神病患者。為盡快弄清其真實身份,使其早日與家人團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試圖從各個方麵幫助其恢複記憶並誘導其開口說話,但都無濟於事。於是工作人員便改變方式,拿來紙和筆,在獲得良好互動的基礎上,終於讓她寫下了“吳××”和“江西進賢”幾個字。工作人員便以此為突破口,即刻電話聯係進賢縣派出所和當地政府幫助調查,對方通過電話與其本人溝通,初步判斷其為七裏鄉人,但戶籍上已無此人的名字。對此,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與她進行詳細而深入的溝通,使她開口說話並講出了父母親的諧音名字,順著這條線索詢查下去,終於確認該女子就是吳××。至此,吳××結束了“死亡”的人生,並由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護送返鄉,與失去多年的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