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傑出的天才之一,但他在童年並沒有表現出發達的智力和特別的天賦,其智力甚至還不如身邊普普通通的夥伴。他4歲時還不會說話,以至於父母以為他是啞巴。他的學習能力特別差,校長認為他“在班上具有破壞作用,影響其他學生”,因而將其開除。然而就在短短的十多年後,年輕的愛因斯坦發表了相對論,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一貫看法。
無獨有偶,大發明家愛迪生小的時候也被當作一個遲鈍的學生,老師和同學都恥笑他,說他是低能兒、糊塗蟲。在學校待了不到3個月,就讓他的母親把他領回去了。然而,所有對他不屑一顧顯然都不了解他的個性,他非但不是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常常表現出超出常人的優秀品質。
愛因斯坦和愛迪生最後都獲得了成功,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他們倆在小的時候都受過智能提升訓練嗎?在他們的童年時代還沒有智能提升這門學問的,當然也沒有專業的激發學園。是他們離開學校之後所受的教育符合了現代的教育觀念嗎?我們也無從查起。他們的事例卻令我們對天才、智力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的懷疑。兩人的智能似乎是逐步發展的,和一般人認為智慧是天生的、一成不變的觀點恰恰相反。他們雖然沒有檢測出所謂的高智商,然而,他們具有對外界強烈的好奇心、鍥而不舍的態度以及靈活的思維能力,這些品格對於他們的成功非常的重要。因此,每一個父母都要清楚地明白:你的孩子,今後也可能是愛因斯坦,也可能是愛迪生。隻要你認真地了解和把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並且將這些方法好好地運用在你的孩子身上。
談到嬰兒的智力發育,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和智力的概念。
心理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總稱,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誌、興趣、性格、能力等眾多的心理現象,這些心理現象是由人腦產生的,也就是說心理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而人腦則是產生心理現象的生理器官。因此可以說,心理發育的基礎是神經係統的發育。
具體談到兒童的心理發育,主要是指兒童在動作、語言、認知、情緒、個性和社交等方麵的發育。
那麼,智力無什麼呢?它與心理又有什麼關係?目前,有關智力的概念有許多學說,這些學說一般都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認識方麵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麵的能力:
1.智力的來源一一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尤其是觀察力;
2.智力的核心一一抽象概括能力;
3.智力的最高表現——創造力。智力和心理是緊密聯係、不可截然分開的。隨著心理的不斷發育,兒童的智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因此,要想使你的孩子智力超群,從小就得為他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在促進其心理發育的同時,提高他的智能。
通常所說的智慧與智力的概念是接近的,隻是智慧更加強調能動性,更直接地顯示了它的構成。
智慧的構成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慧表現在7個方麵,有人心靈手巧,有人善於唱歌,還有人具有表演才能。每一類型的智慧都賦予我們某種特別的東西,讓我們展現自我,並把它奉獻給這個世界。這7個方麵包括:
體能智力一一這種人能掌握運動的平衡,並能充分挖掘自我身體的潛能。
音樂智力——擁有這種智力的人能合上音樂的節拍,音調準,能分辨不同的音樂旋律。
圖畫智力——這種人能精確地描述他所見到的,並能夠用圖畫表現出來。
邏輯智力——擁有邏輯數理智力的人善於對事物因果關係的推理和思維。
語言智力一一這種人善於寫作或說話,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人格智力——擁有人格智力的人有回應他人、理解他人和與他人共事的能力。
自我智力——這種人傾向於沉思默想,常常自我反省。
這些心理學家特別強調通過開發孩子們所有的智力,使他們成為生活和事業中的成功者。父母和兒童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孩子身上表現出的不同能力,並且要讓孩子們表現他們自己。如果孩子們有機會在他們所喜歡的領域得到培養,並且在不太擅長的領域也有所訓練,他們將獲得全麵的發展,並逐漸成為強者。孩子的智力開發越早越好,最好是從一出生就開始,而不必等到孩子懂事時才開始。在重視發展智商的同時,還要充分注意到“情商”的發展,這一點在現代教育中已經達成了共識。上述的7種能力固然重要,然而似乎隻注意到了智慧構成中智商和創造力這兩個方麵,而忽略了性格和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許多在智力方麵有偉大貢獻的人,除了聰慧以外,其性格也常常有過人之處。過去對智力所下的狹隘定義,通常不包括性格的因素。有關專家研究了那些在知識領域卓有成就的人物,發現他們的性格具有不少異於常人的地方。例如愛因斯坦,他有一種好奇、鍥而不舍和善於自我批評的性格。小愛迪生則具有冒險的精神,喜歡追根究底,常常把小玩具拆散再重新組裝起來。具有髙度創造力的人還常常表現出坦誠、獨立、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責任心等優秀品質。
然而智慧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上述內容。對腦部生理研究的進展,使我們了解到智商、創造力以及性格都無法衡量的其他幾十種智慧當中的一部分。例如:對智力工作極為重要的注意力這一研究和品質,就是由腦部控製情緒的一個比較簡單的部分所操縱的。它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如果是一門感興趣的學科或課題,這個部位就會對注意力良好的表現給予獎勵,產生一種幸福和滿足的感覺;相反,假如毫無興趣的課題,這一部位則會通過幹擾注意力,獲得愉悅。
所謂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合稱,它是可以培養的,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你可以通過問自己一些具體的問題,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例如:問問自己,我喜歡的究竟是文字還是數字?在抽象概念之中,我更感興趣的是哪個?我寧願做智力遊戲來消遣,還是更喜歡虛構一些故事?在髙節奏的工作,和更需要耐性的工作之間我會怎樣選擇?當然,孩子是沒有辦法問自己這些問題的,這更像是大人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他或她需要做的隻是表現,父母可以通過孩子自由的表現和發揮來發現他的天賦。
科學家對腦部的研究顯示,氧氣是腦細胞最重要的滋養成分,若大腦所得到的氧氣充足,它就會變得更強壯。用腦程度越高,方向越多,大腦便越容易得到充沛的氧氣,如果碰上難題的時候,也就越易於得到更多活動神經元的協助。所以,最好不要讓孩子的大腦長期處於休息狀態,要想盡辦法讓大腦多受一些訓練,比方說給孩子適當的玩具、教孩子做有趣的遊戲等,這已成為我們發展智能最重要的方法。
然而,假如忽略了培養子女的學習態度,隻是對大腦進行不斷刺激,還是不容易提高孩子的智能。智能發展優秀的孩子一般具備如下四個方麵的素質:
1.集中的注意力。
2.旺盛的學習意誌。
3.獨立性與自主性。
4.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耐性。
以上四點是小孩能很好地學習與遊戲的基本條件,如果0歲教育忽略了培養子女這四種素質的話,就無法使孩子優秀的潛能發揮出來。那麼,要培養這四種素質,如何去做呢?
首先,千萬不要嬌慣孩子。許多小孩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其原因就是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這種情形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情形在現代社會是司空見慣的。如果孩子的一切都由別人幫他做,那麼他就沒有機會自己動手,也沒有機會思考。所以,培養優秀子女的第一要點,就是不要對他們過分保護,不要嬌生慣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
其次,注意培養孩子學習或遊戲的熱情。如果孩子缺乏學習的熱情,學什麼、玩什麼都無所謂的話,那麼他的智能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製。大部分的孩子對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有學習的熱情,因此,父母必須了解子女對哪些方麵感興趣。要培養孩子對某物的興趣,首先需要讓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具備這些東西。父母應該從多方麵來觀察子女的興趣,而不要勉強孩子在此之前去學習各種知識。此時,要盡量培養孩子對於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者對他強加幹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孩子能夠在遊戲上維持長時間的興趣,就是學習的原動力,在此基礎上產生出的意誌力,有助於他們集中精神去完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