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兩個月的嬰兒,會對所有的人都做出反應,不能將他們進行區分,對父母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剛出生時,他們用哭聲喚起別人的注意,似乎已經知道成人絕不會對他們的哭聲置之不理,並且必定會跟他們進行接觸。隨後,他們用微笑、注視和咿呀語跟成人進行簡單地、最初地交流。然而,這時的嬰兒對於前去撫慰他的成人還沒有選擇性。
漸漸地,寶寶開始對熟悉的人表現出特殊的友好,能從周圍的人中區分出最親近的人,並特別願意和他們接近。這時的寶寶仍然能夠接受比較陌生的人的注意和關照,也能忍耐跟父母的暫時分離,但是會帶有一點傷感的情緒。
對嬰兒有主要影響作用的是母親。母親能夠敏感地對寶寶的行為作出反應,能正確認識小寶寶的能力及軟弱性,能積極地跟她的小寶寶接觸,在孩子哭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安慰,在擁抱她的小寶寶時更小心體貼,這些都直接促使了母子依戀關係的形成。
嬰兒對母親和父親的依戀幾乎是同等程度的,盡管通常是母親和寶寶呆在一起的時間多。相對於母親的安靜而言,父親的活力也是嬰兒喜歡的品質,和母親在一起呆的時間久了,他們特別願意得到父親有力的擁抱。
語言的發育
1.語言的發展過程
寶寶呱呱墜地的第1聲啼哭,是他人生的第1個響亮的音符。第1年裏的寶寶,也就是0歲兒,他的語言發展一般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1. 簡單發音階段
寶寶1個月內偶爾會吐露聲音,從2~3個月開始,寶寶會發出咿呀。當寶寶吃飽了而且感覺舒服的時候,就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
2.連續發音階段
是寶寶在叫媽媽、爸爸,其實不是。寶寶的這種咿呀語,很多的時候並不是在模仿大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聽到自己的聲音,有時,他們還用不同的聲音來表示不同的情緒。咿呀語和真正的語言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不需要全去教。但父母可以通過微笑來鼓勵寶寶,以期增加寶寶說咿呀語的次數。
3.學說話階段
這時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的發音,能逐漸把詞語和所對應的事物聯係起來,開始對詞義產生初步的理解能力。
在寶寶8~9個月的時候,開始對特定、反複使用的詞產生反應。比如,大人常常一麵拍手,一麵說“拍手、拍手”,經過不斷重複後,隻要大人一說“拍手”,寶寶就會做拍手的動作。如果當著寶寶的麵指著貓說“貓、貓”,經過多次重複後,隻要大人說“貓”,寶寶就會轉頭去看貓。而實際上,這時的寶寶並不能了解這些詞的意義,隻是經過大人反複刺激後在心中建立了詞和物的一種聯係。
4.學會說話階段
當寶寶不僅能聽懂詞,而且還能在聽懂詞的基礎上說出詞時,語言才開始成為他與外界交往的工具,這一階段一般要到1歲左右出現。而且這時寶寶說話的積極性還不是很高,也隻能理解大約20個詞。
語言和智力的關係
有人認為,語言的發育可以預示幼兒將來的智力,說話早的孩子,智力程度也就越高。但是並不是沒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甚至是智力較高的小孩,語言發育也可能較晚。所以說,不能僅僅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的髙低。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不大相同,有的孩子8個月就開始能說單字,還不滿1周歲就能說出個別簡單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發育很正常,但3~4歲才會說話,有的甚至還要更晚些。此外,一般說來,女嬰比男嬰說話要稍早一點。為了便於說明,本書作了一下概念上的統一,所謂的0個月,即是嬰兒出生後度過的第1個月,所謂的1個月的嬰兒,即是指滿1個月的嬰兒,以此類推以下各個階段的名稱。
0個月嬰兒的狀況
新生兒剛剛出生的寶寶皮膚紅紅的,頭發濕潤地貼在頭皮上,四肢好像害怕一樣地蜷曲著,小手緊握,哭聲響亮。新生兒的體重一般在2500~4000克之間,身長是46~52厘米,頭圍約34厘米,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由於受產道擠壓可能會有些變形。頭頂囟門呈菱形,大小約22厘米,可以看到皮下軟組織明顯的跳動。寶寶的小臉看上去有些腫,眼皮厚厚的,鼻梁扁扁的,每個寶寶都有些相像。這時的寶寶哭聲不算大,呼吸每分鍾40~50次,出生後8小時內體溫為36.8-37.2攝氏度。
基本情況
寶寶在第1個月基本上是吃飽就睡,睡飽就吃,吃奶及大小便次數多,而且還沒有規律,在這個月的月末,將逐漸變得有規律起來。
出生第1周時寶寶體重大多數會暫時下降,隨著吃奶量的增加,寶寶的體重從第4~5天開始回升,1周後即可恢複到出生時的體重。到滿月時,寶寶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養起來更加惹人喜愛了。滿月的寶寶,男孩的平均體重為4.9千克,平均身長為56.6厘米;女孩平均體重為4.6千克,平均身長為55.6厘米。
寶寶頸部力量慢慢地開始加強,到3~4周時,他可以在床上或大人的胸前,以腹部為支撐,把頭稍微抬起一會兒,而且還能左右轉動他的小腦袋。如果你把寶寶抱起來,或讓他靠坐在你的身上,寶寶的頭已經可以直立片刻,但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寶寶疲勞。寶寶胳膊和腿的動作也協調了一些,說明他控製肌肉的能力有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