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行走西北(8)(2 / 3)

把經濟工作集中為一切繳獲要歸公;而八項注意則是具體任務和政策。說話和氣是反對軍閥主義,買賣公平是工商政策,不搜俘虜腰包是俘虜政策等等。而一般人卻僅僅以為這首歌隻是上級的一個簡單規定和紀律問題。

毛澤東對自己事業的態度從他在重慶談判中應友人之請拿去發表的《沁園春^雪》表現得最為突出。詞寫得大氣磅礴,意氣風發,通篇充溢著從容和自信。

正是憑著這種從容和自信,在蔣介石對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的時候,在胡宗南以十倍於已的兵力進攻延安時,毛澤東一反常人思維,決定放棄延安,但不離開陝北,在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從三麵以25萬大軍圍剿他時,他帶著幾百人的首腦機關,隻用4個半連的警衛兵力,從容而自信地遊走於陝北的窮鄉僻壤之中。最危險時,一夕數驚,和敵人隻隔一道山梁,人喊馬叫都聽得見;最艱苦的時候,他和大家冒雨行軍一天一夜,連口熱水也喝不上。即使這樣,他依然是從容、樂觀和自信的。他身穿粗布衣,手持一根木杖,和大家一起行走於千山萬壑,有時也騎馬,有時也坐汽車。他走到哪裏,就住在哪裏,

就在哪裏辦公、開會,指揮全國各個戰略區作戰。周恩來曾風趣地說過,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裏,毛主席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戰爭。

和毛澤東相反,蔣介石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6年6月下旬,他連假麵具也不要了,幹脆撕毀和平協定,悍然發動了全麵內戰。蔣介石不能容忍一山二虎的局麵,在他看來,日本人投降了,在美國政府的幫助下,他可以用軍事上絕對優勢的力量,一舉消滅共產黨和他的軍隊。他把解決中共首腦的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嫡係兼愛將胡宗南,讓他聯合西北的馬步芳和馬鴻逵,以十倍於對手的兵力直取中共駐地延安。這是蔣介石下的一步狠棋。毛澤東倒是大度,你要延安嘛,給你就是。毛澤東主動讓出一座空城,他要的是更多的城,要的是全國的勝利。

蔣介石最初揚言要三個月解決共產黨;後來又改口說,要幾個月;再到後來,他隻好又改口了,說事情才剛開始。戰事與蔣介石的希望相反。共產黨和他的軍隊並沒有像蔣介石希望的那樣,不是越打越少,越打越小,反而越打越大,越打越多了。他自己的軍隊倒是越打越小,越打越少了。僅開打一年,初步盤點一下,就發現丟掉了正規軍九十七個半旅,連同非正規軍共112萬人,被斃、被俘的將官多人。全麵進攻隻好作罷,而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山東和陝北,他還是想消滅中共首腦於陝北,或是把他們趕過黃河,進而殲滅之。不想毛澤東又出奇招,派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此舉不僅減輕了山東和陝北的壓力,又直逼他的南京、武漢等心腹之地。蔣介石本想把戰爭一直放在解放區打,以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加之經濟封鎖,最後贏得勝利。但毛澤東根本不上他的當,他命令各解放區的野戰軍全麵出擊,把戰爭打到外線去,打到國統區去,無後方作戰,一切從前線奪取,以戰養戰,使蔣介石的計劃徹底落空。緊接著毛澤東又是好棋連連,通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提掉了蔣介石舉足輕重的幾大片棋子一總計萬精兵。更要命的是,他的軍隊越打越沒士氣,越打越不團結,越打越不互相信任,也越打越離心離德,國民黨元老派李濟深、馮玉祥等和他分道揚鑣;高級將領投降起義不斷,連傅作義這樣的人都接受了人民軍隊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