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軍事上一敗塗地,政治上的日子更不好過。蔣管區通貨惡性膨脹,物價飛漲,民族工商業不斷破產,人民生活更加貧困;城市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風起雲湧"農村的抗丁、抗糧、抗稅的鬥爭愈演愈烈。“蔣家王朝”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樣不得安生。蔣介石頒布的“戡亂總動員令”,在毛澤東看來,是幫了共產黨的大忙,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讓全國人民看清了到底是誰要和平,誰要戰爭。毛澤東說,這時的蔣介石是眾叛親離:眾叛,是全國人民反對他;親離,是內部派係林立,麵和心不和,連美國人也對他不滿了"中共中央《中國土地法大綱》的發布和施行,又讓毛澤東一下子把占中國人口最多的農民抓到了手裏,連國統區的老百姓都盼望能早一天見到解放軍,早一天解放他們,早一天分到土地。這一步,蔣介石又是個大輸家。
蔣介石以中國的太陽自居,他曾說過:中國不能有兩個太陽。
毛澤東則說,他非要升個太陽給蔣先生看看。
不久,這顆太陽就於9年10月1日在北平的天安門城樓上升起來了。
說起解放蘭州和解放大西北來,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起彭德懷。
毛澤東曾經說過,一些戰役表麵上是雙方的將領在打,實際上是他和蔣介石在打。西北戰場,毛澤東選將彭德懷,讓彭德懷經略大西北確實是最佳人選。
彭德懷是一位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將軍。他指揮作戰的膽略和藝術深得毛澤東的信賴和讚賞。早在紅軍時期,毛澤東就寫詩稱讚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看了後,很謙虛地把最後一句改為:“唯我工家紅軍。”
西北戰場上的敵人主要就是兩大塊,一塊是蔣介石的嫡係胡宗南集團;一塊就是由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組成的馬家軍。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就定下決心,讓彭德懷在協助病中的徐向前解放太原後,率十八、十九兵團西渡黃河,投人西北作戰。
9年5月24日,第一野戰軍發布殲滅西北二馬的動員令。6月初,十八、十九兵團分別由風陵渡和禹門口渡過黃河,揮師人陝。西北國民黨軍的喪鍾敲響了。
胡宗南聞知,放棄西安,退守漢中。
7月10―14日,彭德懷指揮一野發動扶眉戰役,全殲胡宗南四個主力軍。這是第一野戰軍與西北戰場之敵進行決戰的第一仗。它使退守漢中的胡宗南失掉了北麵屏障,完全隔斷了胡、馬集團的聯係,粉碎了胡、馬聯合反攻或聯防的幻想,而且使一野總兵力由相對優勢變為絕對優勢,為殲滅二馬,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自7月21日始,一野各部分別由各自駐地按部署向西進發追擊二馬,大軍所到之處,敵軍節節敗退,地方保安部隊紛紛繳械投降。固關、任山河之戰,又成功地分割了青、寧二馬,使其不能相顧。
8月19日,一野的三路大軍完成了對蘭州的三麵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