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地洞(1)(2 / 3)

這個地洞最大的特點是寂靜。當然了,這種寂靜隨時有可能中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麼一切也就完了。不過,至少現在我還擁有這份寂靜。有時候,我會悄悄地在我的通道裏轉來轉去,一轉就是幾個小時。在此期間,我偶爾會聽見某個小動物的動靜,這時,我會立刻抓住他,讓他成為我的美餐。然後,通道裏又是一片寂靜。有時候,通道裏的土會簌簌地落下來,這表明我需要立即對通道做一些修補工作。除了這些聲音之外,地洞裏隻有一片寂靜。

林間的微風吹進地洞,使地洞既涼爽又舒適。有時候,我會高興地伸開四肢在通道裏不停地打轉。自從有了這個地洞,我就不擔心秋天沒有棲息之地了。我的年紀越來越大,住在這樣的地洞裏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我每隔一百米,就在通道裏做一個圓圓的小圓窩。小圓窩做好之後,我會蜷起身子躺在裏麵,美美地睡上一覺。

不過,我經常會從睡夢中驚醒,然後豎起耳朵傾聽外麵的動靜。隻有外麵依然一片寂靜,我才會身心放鬆,微笑著再次沉入夢鄉。其中原因,我也說不清楚,也許是以前的習慣還沒有改過來,也許是這個地洞確實麵臨著足以驚醒我的危險。不過,跟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相比,我又要幸運得多。那些流浪者隻能逗留在大路上或森林裏,入夜時,要麼睡在落葉堆裏,要麼和同伴擠在一起,自然也無力抵抗大自然的摧殘。我呢,卻可以躺在四麵八方都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而且這樣的地方還不止一個,足足有五十多個!隻要我願意,我隨時都可以睡在這些舒適的地方,任憑時間在我半睡半醒之間悄然流逝。

我的主窩並不在地洞中央,它主要用來應對被追蹤或被包圍等危險情況。在除了我的主窩之外的所有地方,我需要花費的是心機;可是在我的主窩裏,我需要花費的卻是體力勞動,而且是最繁重的體力勞動。曾經有好幾次,我都累得走投無路,隻好仰麵倒在地上詛咒這個地洞,並且做好了放棄一切的準備。接著,我就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出地洞,不準備再回去了。說實話,這麼做並不難,可是過不了幾個小時,最多過幾天,我就會後悔,然後再回到地洞裏,甚至準備唱歌慶祝這個地洞沒被破壞。接著,我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興奮之感,並且準備繼續建造新的堡壘。有時候,計劃建造新堡壘的地方土質鬆軟,隻有把它夯實了才能建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拱狀圓窩,這給我帶來了額外的負擔,而且這一勞動也不能給地洞帶來什麼好處。此外,我的勞動工具隻有額頭,我必須夜以繼日地用額頭撞擊泥土,一撞就是成千上萬次,直到泥土被我的鮮血染紅。這時,我會非常高興,因為這表明地洞的洞壁已經夯實了。我就是用這種方法建造堡壘的,這一點任何人都會認同。

堡壘裏收藏著我的物資儲備。我從在地洞裏捕獲到的或外出獵取的東西裏取出平時的生活必需品,然後把剩下的東西都收藏在了堡壘裏。堡壘很大,至少可以儲存夠我吃半年的東西。所以,我可以把這些東西一字兒擺開,並穿行在他們之間和他們逗樂。看著這麼多存貨,聞著他們的氣味,我心裏很滿足。而且,我還可能隨時調整儲備的物資。比如,按季節製定狩獵計劃或進行一些必要的收支預算等。有時候,由於食物充足,所以我根本沒有去碰收藏在堡壘裏的那些東西的欲望,即使他們到處亂竄我也視而不見。不過,我同時也感到憂慮,總覺得這些做有些不妥,卻又說不清為什麼。

我經常處於戒備狀態。時間長了,我在如何利用地洞進行防禦方麵有了一點兒新的認識。有時候,我覺得從安全角度考慮,完全依靠堡壘進行防禦並不可靠。於是我想,既然地洞的外形各有不同,那麼用不同的方法使用它們,必然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如果把原本存儲在堡壘裏的物資分散到那些小圓窩裏,豈不是更安全?想到這裏,我決定每隔三個或四個小圓窩就做一個輔助儲藏室,在其中分散儲存一些物資。此外,為了掩護這些物資,我堵住了一些通道;或者根據各個小圓窩是否與主要出入口密切相關,從中選擇幾個作輔助儲藏室。

不過,這個新策略實施起來可不容易。我不但要費心計算所需的勞動量,還要做繁重的搬運工作,以及把物資放進輔助儲藏室。當然了,我並不需要趕進度,可以慢慢幹;如果累了,可以隨時隨地躺下來休息,一邊休息一邊吃著嘴裏叼著的美味。這樣一件事,令我想起來就覺得有趣。有時候,我會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因為我又擔心這種做法並不安全。接著,我就努力趕走瞌睡和疲勞,立刻快速行動起來,試圖糾正這個“錯誤”。可是,這樣一來更糟糕。我快速地奔跑著,根本沒有心思進行計算,隻顧隨便叼起嘴邊的東西,而忘記了自己之前一直認為這個計劃是正確的。有時候,我叼東西叼累了,就或拖或扛起東西,一邊唉聲歎氣一邊踉踉蹌蹌地往前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