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小說描述了催眠師與被催眠者之間的一次談話。談話圍繞著上帝與物質之間的關係展開。談到最後,催眠師驚駭地發現……
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認催眠術已被廣泛接受的事實。針對催眠術是否應該存在,社會上一直爭議不斷,但這種爭議無法讓眼前的事實發生任何改變。
那些對催眠術存有質疑的人都是一些名譽敗壞,對社會毫無貢獻的家夥,質疑一切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職業。如果有人想要把時間毫無意義地消磨掉,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對這種事實予以證明。一個人可以對另外一個人造成如此強烈的影響,甚至令其到達瀕死狀態。在我們已知的所有狀態中,與死亡的距離最短的就是這一種。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過是人的意誌。
在接受催眠的過程中,人的感知能力會由最初的正常狀態變得越來越微弱。受限的感官會通過某些不為人知的途徑來到一片陌生的區域,在這裏感受到的一切,已經超越了正常的感官範圍。被催眠者的智商會在這段時間得到巨大的提升,這簡直叫人覺得不可思議。他與催眠師之間的聯係會隨之變得越來越緊密,催眠師對他的作用力也會相應地逐漸增強。如此一來,這種獨一無二的催眠狀態就會有更突出的表現,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
這些不過是催眠術的基本規律,沒必要解釋太多。我說了這麼一大通,其實是多此一舉。然而,證明上述內容並非我今天的目的,事實上,我想做的根本就與這南轅北轍。我想將我與一名被催眠者的對話詳細記錄在這裏,其中不加入任何評論。這些對話的內容會讓人大吃一驚,可能所有的人都會因此對我提出質疑,但即便是這樣,我也不會退縮。
我已經可以很熟練地為範克林先生催眠。如我所料,在這個過程中,他身上出現了一般被催眠者都會出現的劇烈的反應和興奮的情緒。範克林先生已經被肺結核折磨了好幾個月了。我的催眠對於緩解他的病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周三晚間時分,他又將我召喚到他的病床前,這一天是十五日。
他身上已經出現了哮喘病的所有並發症,包括心髒疼痛不堪,呼吸異常艱難。先前為了緩解病痛,他會用芥末醬來刺激自己的神經。然而,這種法子在這天晚上卻失效了。
我走進他所在的那間房,從他的麵部表情來看,他的身體正在承受著痛苦,可是他又顯得很輕鬆,在跟我打招呼時,也表現得很開心。
他說:“今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佳才叫你過來。我叫你來,是因為我遇到了某些精神困惑。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近來一直在為這件事憂心忡忡。直到現在,對於靈魂不死這件事,我依然存有強烈的質疑。關於這一點,我沒必要再對你做出說明。不過,盡管靈魂的存在始終未能得到我的認可,但是我對此卻一直存有一種不清晰,也不完整的感受,因此我無法說它是不存在的。可是,從來都沒有什麼能證明我這種不完整的感受是正確的。我所做出的一切推斷,都會因為這種證明的缺乏變得無憑無據。其實,求證結果就是一切符合邏輯的推理所要達成的目標。鑒於此,我心中的那團疑雲也變得越來越濃厚。有人向我提出建議,叫我去研究一下庫辛本人及其作品。我聽從了這個建議,並且將歐美那些庫辛的擁躉們的觀點也研究了一番。舉個例子,我曾經將布朗森所著的《查爾斯·埃爾伍德》認真讀了一遍。這是一本很有邏輯的書,除了其中一部分以外,別的都與常理基本吻合。然而,那被排除在外的一部分卻正是本書在一開始時辯論的重中之重,這可真叫人遺憾。在我看來,作者顯然沒有能力證明自己的結論,所以隻好草草收尾。這本書就如同特林庫羅政府一樣,開頭的部分對最終的結局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總之,沒過多久,我便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雖然英法德等國的眾多道德學家的觀點極其抽象,但他們卻吸引了大批擁護者,並因此長盛不衰,可是人們如果真要說服自己相信人類永生,單純依靠對這類觀點的信仰是絕對不夠的。人們的思維不會從抽象中得到任何裨益。當然了,對於那些娛樂活動和訓練活動而言,抽象可能還會有一些幫助。哲學自始至終都在遊說人們把抽象等同於具體。這種做法是不會成功的,從理性角度而言的確如此。不過,從感性角度而言,這種成功也不是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