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痛惡黑幕遠走美國(1)(2 / 2)

過了一會兒,他的麵前擺上來一大堆。裝菜的盆出奇的大,比一般的大出三四倍,紅的綠的,五花八門,好像中國人過年供奉祖宗的三牲、獻碗,別說一個人,就是五六個人也吃不了。周圍的用餐旅客都睜大藍眼睛看,啊!看不出這個文弱的中國人胃口真大!

遠生的臉唰地紅了,趕緊吃了幾口,就叫侍者端下去。

晚飯沒吃好,第二天早起餓得肚子直叫。6點種,遠生和同伴就來到了餐車。嗬!座位全滿了,有好多人站著等座,秩序倒也井然,沒有搶座、爭吵的。遠生等了一會兒,捱不住,覺得人太多,過一陣再來吧。

往回走的空裏,本想碰上賣火腿、麵包的,買上點隨便吃了算。可是昨天還在各個車廂竄來竄去賣食物的人,這會兒一個也不見了。一打聽,原來這些人一般都按時出來叫賣,到了用餐高峰時間,都上餐車幫忙去了。

就這樣,從6點一直到9點,來回跑了三四趟,才算吃了頓飯。

一“飽”一餓,讓遠生感歎了許久。他自己是留過東洋到過日本的,又常駐足於京滬等繁華都市,世麵見得太多了,還鬧出這樣的笑話,真不知一個窮鄉僻壤、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到美國會出現怎樣的尷尬。

遠生把這個故事一講出來,大家都笑了。

飯桌上的話題又轉到了此次博覽會。有人當即惋惜道:此次中國展品本應拿到多項獎,皆因負責參展的中國官員無能,使得獲獎率大大降低。

遠生知道大家說的是中國農商部巴拿馬賽會籌備事務局局長陳琪。

陳琪向以通洋務自居。他是溫州人,武備學堂的畢業生。自恃受過新式教育,又粗通英語,前清時當過候補道。他曾在南洋勸業會做事。

南洋勸業會,前清宣統二年在江寧舉辦,是官商合辦的博覽會。分設農業、醫藥、教育、工藝、武備、機械、美術、通運等館,陳列各地產品,附有說明。展覽六個月後結束,以後未續辦。因為有過南洋勸業會職員的身份,陳琪儼然一副辦博覽會的專家,迷惑了不少人。

走馬上任。陳琪來到上海,點收查驗各地展品,隻見各省編號混雜,重號很多。本應歸類統一編號,可他根本顧不了這些,隨便看了看,就叫新雇的一個洋女人用打字機按序號亂打一氣,往貨箱上一貼了事。

貨到了美國,海關要驗看。亂七八糟的號碼,把驗貨官員弄得手忙腳亂。剛出來了1號,過一會,又是個1號,再過一會,還有一個1號。

美國人可不好糊弄,人家要求解釋這是怎麼回事?押貨的人結結巴巴地告訴:這是江蘇的1號,那是江西的1號2號,還有這是陝西的1號2號,那是山西的1號2號。因為拚音大略相同,驗關的人越聽越糊塗,什麼江的蘇的,山西陝西?

這還不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箱子上明明標著寶石,打開一看卻是桌子,標著桌子,裏麵卻是寶石。標絲綢,裏麵是豆子:標豆子,裝的是絲綢。美國人差點笑破肚子,拿著絲綢瞪大眼睛喊叫:“這是豆子?”中方這邊忙解釋,這是忙中出錯,兩類箱子弄混了,弄混了,其實寶石箱裏是桌子,絲綢箱裏是豆子…… 美方像是要把玩笑開到底,隨手又開了標明桌子的一箱貨,裏麵赫然一張桌子,於是明知故問:“這是什麼東西?”沒等回答,美國佬笑成了一團。弄得中方這邊人人羞愧,訕笑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真可謂斯文掃地,丟盡了國格。

好容易出了海關,安頓下來,事又來了。其他各國早早就把展品陳列好,弄得井井有條,可中國館呢?光有些畫了白圈圈的空地。

陳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對外發布×月×日開館。

人們聽後都驚訝,距開館日期隻有兩三天了,中國政府館內仍是亂得一塌糊塗,不知陳琪是怎麼個開法。

各省代表坐不住了,跑去問陳,並且告誡說,到時候要是開不了,有損國體不說,惹得華僑罵我們辱國,鬧起事來,就不好收場了。

陳琪嘴裏支支吾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