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痛惡黑幕遠走美國(2)(1 / 2)

代表中有人提議,本來布置、陳列的事是局長大人的,現在事已至此,不能一誤再誤,大夥就幫一把陳大人,哪個省來的人將本省的展品自行布置,趕一趕時間吧。

代表們雖然心裏都窩著火,可眼前也隻能這樣,隻好隨聲附和。

陳琪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太好了!難得各位一片愛國心。不過麼,這個布置花費,我隻能拿幾百塊,多了沒有,隻有靠大家解決嘍。實在是困難呢。

當場就有人說,參賽的費用,光國家就撥了70萬,這還不算各省的,全加起來也一百來萬了,怎麼用的時候就沒了呢?陳隻是裝作沒聽見,一個勁地打哈哈。

代表們沒辦法,隻能分頭掏錢雇人,甚至自己動手加班幹。忙了三晝夜,中國政府館總算能看得過去了。

開館的那天,人頭攢動。西洋人多來看東方神奇,陳琪更是春風得意,盡情瀟灑,並電告北京,大吹自己怎樣麵對複雜困難的局麵,克服重重阻力,在時間緊任務多的情況下按時開館。工作效率令人吃驚,博得美國商家政要的好評。

其實,這份電報一捏全是水。本來各國政府開館,不說當地官員政要、博覽會組委會主席照例是定要親臨祝賀的。殊不知陳琪不懂涉外禮儀,發的請柬上麵隨意用墨筆書寫,看上去十分草率,造成該來的都沒有來。所以他的所謂政要雲集,盛況空前,隻有自己心裏清楚是怎麼回事。

還有可笑的。陳琪到美國後把國內官場的風氣也移植過來。不去想如何提高中國展會的質量,籌劃布局,吸引觀眾,卻搞起了人際外交,叫做廣交朋友,動不動請客吃飯,大擺宴席,聯絡感情。飯吃了,酒喝了,還給客人一個中國事務局谘議的頭銜,以期為宣傳中國物品做貢獻。可這樣一來,滿街都是中國谘議,轟轟烈烈,好不熱鬧,完了什麼作用也沒起。

不該花的錢陳琪大把大把地花,可該花的錢,陳琪厲行節約,一個子兒不出。在這次博覽會各項支出中,陳列費是一個大數,比如搬運、布置、栽花種草等,這些錢非花不可。可是陳琪硬是左扣右扣,先是嫌傭金高,想再等一等看。等到博覽會開館期臨近,人難雇到,工錢漲出幾倍。著急之下隻好亂找人,既不問價格高低,而又趕工趕時間。下來一算,反而比早先的多支出了一半。就這樣,還因為拖欠花匠等人的工錢,被告到法庭,弄得沸沸揚揚。

千難萬難,中國館開了展,問題暴露得更多。最明顯的是亂,太亂。遠生來美途中在加拿大就聽一位名叫司徒旄的華僑青年談起過這次博覽會。展品倒很精致,就是亂擺一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集中,沒有重點,物品陳列不當,看後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的確,中國館的混亂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是管理不善。每遇到事情,請示陳琪,陳琪說這種事找下麵,歸某股長管。見到某股長,股長的回答是,這事隻能由陳監督辦,我們無權過問。

遠生有一次到政府館內事務局去看一位朋友,正趕上一個外國人打聽某公司的產品,因幾個職員一起上前回答,七嘴八舌,弄得外國人不知該聽誰的好。嚷了半天,外國人也沒聽明白。後來遠生把這事對朋友說了,朋友聽了很不以為然地告訴他:這還算不錯,滿事務局找不出一個人能將展品的種類、件數、價目、產地、名稱說全的。因為這,好多箱子裏的貨都沒敢往出拿。咱們的物品過海關申報時已由美方一一點清、登記後暫不納稅,在博覽會結束後,凡賣出的貨物,要照章納稅。可是事務局裏的人包括陳監督對有些箱子裏裝的什麼貨,賣多少價也不清楚,要賣不合適,上錯了稅不說,回國交不了差,索性來個丟在貨棧倉庫,不開也不賣,有些都被蟲蛀水浸了。花那麼多錢運來的貨,亂扔著,這叫辦的啥事。看吧,麻煩還在後頭。閉會後回國,海關還要查驗,賣出品未賣品都要點清,可現在這麼一筆爛賬,哪些賣了,哪些沒賣,還有亂放在倉庫裏的那些東西,誰也說不清楚。這一來,你想美國海關能輕易放行?真叫做進來不容易,出去更難。

遠生在北京的時候,聽過見過那欺上瞞下混日子的官也不老少,可這陳琪也太離譜了。中國的怪事就是多,其實早就有人向農商部參劾陳琪了,說他放著一些遠洋大公司的船班貨輪不雇,卻私自包某個船主一艘跑生意的客貨兩用船,不知是何用意。而且陳琪先將運費付過,不料經手人不知何故,到橫濱突然服毒自殺了。對方不認賬,一口咬定沒收到過錢,隻得在舊金山打官司。還有該船走了一個多月尚未到美,找也找不到,後來總算運到了,已耽誤不少時間等等。可是參劾沒有用,陳琪部裏有人,都給壓下了。直到駐美公使也參與進來,指責陳琪亂花錢,大吃大喝,不盡職責。部裏實在敷衍不過去了,才發了一份電報申斥。但陳琪根本不在乎,照舊我行我素,打電報向北京報喜,為自己擺功,據說還深獲嘉許。唉!中國的事,都是讓這些昏官搞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