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攻堅菜縣長每天要接待很多的人,所以要喝很多的酒。縣長喝酒與眾不同,喜歡喝的是自釀的農家酒,戲稱“土茅台”。接待辦的人知道縣長喜歡喝“土茅台”,就到農民家裏去訂購,每次兩三鍋。

農家酒度數低,成本也低。總之招待所裏農家酒是常備不斷。遇到縣長在別的酒樓見客,而那個酒樓沒有農家酒,就把農家酒送去。另外縣長喝酒用的是碗而不是杯。用碗敬酒可以一次性同時敬完全桌的人,來賓一人喝一杯,縣長喝一碗,既顯出誠意又省時間。縣長剛當縣長的時候,是這麼喝的。但後來縣長發覺這麼喝下去不行,自己喝的太多,雖然農家酒度數低,但有時候一個晚上要接見四五批來賓,見一批喝一批,那就是四五碗,這還是最起碼的。遇到來賓中反敬的,敬一杯喝一杯還好’要是和你每人幹一碗,而且這個人是對你或對你這個縣舉足輕重的人物,你說喝還是不喝?當然要喝。這種人隻有一個也罷了,一對一。

可是這種人太多,每個人似乎都很仲要又很能喝,而縣長勢單力薄,以一當十,難免寡不敵眾。酒喝多了,盡管交情加深了,但卻傷了身體和心性。於是,縣長想出了一個辦法,具體地說是發明了一個菜。

菜的材料是牛肚。縣長吩咐廚房把牛肚用水清煮,然後每塊白切成巴掌大,端到桌上。每當縣長到場,都交代上這個菜。菜上來了,縣長一手拿著一碗酒,一手夾著一塊牛肚,一一敬給來賓,要麼喝酒,要麼吃牛肚,讓來賓任意選擇一種,並強調說這是當地少數民族敬貴客的傳統方式。來賓們開頭一看幾乎全選擇牛肚,縣長就把牛肚送到來賓的嘴邊。

來賓用牙將牛肚一咬,往往像咬皮帶一樣根本咬不動,有咬得動的,又沒法嚼,再沒法吞,隻好舉手放棄,改喝酒。其他來賓看見如此難啃,不敢再試,寧可喝一碗酒,也不哨恁大一塊牛肚。而縣長則不然,他夾起牛肚往嘴裏一送,牙齒喀嚓喀嚓地啃嚼起來,像刀切菜一樣,將牛肚嚼碎,然後吞進肚裏,讓在座的人無不目瞪口呆!縣長用這種方法,使來賓不少喝酒,而使自己少喝了很多酒!以後不管對誰,縣長都如此對付或應付。這天,樊副省長來到縣裏視察扶貧攻堅的情況,未聽彙報先吃飯,因為到的時候已是中午。縣長如法炮製,同時將一碗酒和巴掌大一塊牛肚敬給樊副省長。

樊副省長一看,說這是什麼意思?縣長說:這是我們這個縣敬尊貴客人的一種民族習慣,可以喝酒,也可以吃牛肚,隨客人自願,但必須接受其中一種。客人喝酒的話,那麼主人就吃牛肚。客人吃牛肚,主人就喝酒。

樊副省長從來沒見過切那麼大的一塊牛肚,感到好奇,說,我吃牛肚吧。

縣長說,好,你吃了這塊牛肚,我就幹了這碗酒。樊副省長將牛肚往嘴裏一放,用牙一咬,哎呀大叫,牛肚落地。太硬了,我啃不動,樊副省長說。

縣長說那就喝酒吧。樊副省長說你哨得動嗎?縣長二話不說,夾起一塊牛肚送進嘴裏啃起來,然後吞了下去。樊副省長驚訝地說這是什麼菜呀?縣長脫口就說:攻堅菜。樊副省長說:攻堅菜?為什麼這麼叫?縣長說:我們這個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九分石頭一分土,六十萬農民長期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經過這些年的艱苦奮鬥,已經有四十萬農民解決了溫飽,但還有二十萬人尚未脫貧。

現在是年,可以說扶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成為我們這屆縣政府的首要任務。盡管依然麵臨很多的困難,但越是困難艱巨我們越是要努力奮鬥,改天換地,就像這塊牛肚一樣,越是難啃我們越要啃,一定要把它消滅掉,把貧困消滅掉,決不能把貧窮帶人二十一世紀!樊副省長一聽,激動地說好!攻堅菜是這麼來的,很有意味,很好!這個菜我一定要吃。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要吃,拿出扶貧攻堅妁精神來,拿出縣長剛才啃牛肚的勁,把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切艱難困苦攻克掉、消滅掉!樊副省長說完重新夾起一塊牛肚,異常堅強地吃了下去。

在樊副省長的感召下,桌上的牛肚全部被消滅一空。

後來,樊副省長在會上做報告的時候,提到了攻堅菜,以此闡明扶貧攻堅的意義,倡導一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縣長發明的這個菜,到這時才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申冤縣長當了四年的縣長,也就是說一屆任期已滿這年,就不再當縣長了。

組織上將他調回省裏他原來所在的大學,任工會主席〖副廳級)。括弧裏的說明表明縣長得到了提拔,但居然沒有人相信。在行的人懂得,這是明升暗降。不懂行的人幹脆認為,這是貶職。縣長不再舀縣長的消息在縣裏一傳開,像四季的風一樣,讓很多人感到冷、感到涼,當然也就會有人感到暖、感到熱。縣長當了四年的縣長,做了很多的實事。這些實事在許多人眼裏是好事,但是在一些人眼裏卻是壞事,因此縣長既有人愛,也有人恨。縣長無疑是被恨他的人告倒的。有很多人都這麼說。告肯定是有人告,可是告人是要有根據的,沒有根據的亂告,組織上也是會澄清的。也有人這麼說。縣長沒有錯。如果說有錯的話,就錯在縣長的妻子沒有隨縣長來縣裏工作。到縣裏當縣長,妻子怎麼能不跟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