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明日落紅應滿徑(3)(1 / 2)

一壺青梅酒,在時光裏醞釀,記憶就似這壇封存的老酒,不輕易開啟,一旦開啟,就要盡情暢飲。就在這亂紅飛過的日子,葉夢得邀約好友,到庭院聚飲。“曉來庭院半殘紅”清晨起來,看到庭院裏落紅滿地,想起昨日亂紅飛舞,送走了黃昏的風雨,此時,若遊絲般在風中輕輕飄蕩。看到殘紅滿院,本是讓人傷神,觸人愁思。然詞人添了一句“唯有遊絲千丈嫋晴空”,頓時天空明淨,一縷和暖的陽光,灑在晶瑩的花瓣上,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清澈。而整個詞調,也得到了升華,一掃亂紅紛飛的悵然。

整個庭院,有一種被水洗過的潔淨。趁落紅還未掃去,在淡淡的日光下,葉夢得殷勤攜兩個友人坐於石凳,數碟小菜、幾樣糕點、一壺佳釀,飲盡杯中往事。此時的葉夢得,或許已經隱居湖州卞山石林穀了,所以才會有如此閑逸的生活。

素日裏讀書寫字,烹爐煮茶,偶有詩客來訪,就飲酒推杯,閑話人生。“更盡杯中酒”隱透出一種豪情與曠達,仿佛看到幾位詩客,寬衣大袖,道骨仙風,過著似閑雲野鶴的生活。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寫過“勸君更盡一杯酒”,歐陽修的《朝中措》中所寫“揮毫萬字,一飲千鍾”,所表達的都是一種酒中求醉的人生,隻想了卻人間萬事,看漫漫河山,在杯中消瘦。

縱是如此曠達灑脫,卻也沒有徹底看淡聚散。結句“美人不用斂娥眉,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寫得婉轉深刻,曲折耐讀。看過花開花落,雲聚雲散,又經曆過人生,無數次的離合悲歡。也曾年少求取過功名,在朝當過官,可謂一生榮辱皆嚐過。隻因看淡世事,才會有如今的閑隱,卻依舊會為尋常的離散,而傷神。仿佛這就是生命中,無法避免的定數,隻要身居紅塵,無論是隱逸深山,遁跡白雲,都會被俗事俗情所羈絆。

將一個小石子,投入平靜心湖,還是會蕩起微微的波瀾,而這波瀾,在岑寂的風景裏,難道不是一種難言的美麗?

美人看到酒意闌珊,聚會的人,行將離散,甚覺留戀,便眉頭不展。古代達官、名士飲酒,身旁多有侍女勸酒助興,增添情致。葉夢得雖然隱居,但身邊依然不乏美人。隱士中,梅妻鶴子的,或許隻有林和靖。相信竹林七賢閑隱山林,應當也有侍女相陪,為他們撫琴侑觴,輕歌曼舞。而南山上的陶淵明,也有老妻相伴,為他抱薪燒飯,洗手羹湯。本以為淡了心性,當詞人看到美人蹙眉,也受其感染,禁不住也有了惜別之情。看著散去的宴席,感慨人生聚散無常,不知道,下一次舉杯對飲,又會在何時。

都說人的情緒,是一種傳染病,當你不能感染一個人,就必定要被其所感染。葉夢得如同閑雲的悠然心境,一時間,無法感染身邊的侍女。但侍女的愁思,反而感染了他,酒闌人散,引起留戀、惜別,也算是人之常情。“我亦多情,無奈酒闌時”,結句是詞人真性情的流露,令這闋詞,更添婉轉,耐人尋味。

以《虞美人》為詞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當是南唐後主的那一闋。表達一個落魄帝王思懷故國,那似江水般滔滔不盡的愁怨。同樣的詞牌,填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意境。每個人的生命曆程不同,後主的詞之所以傷神,是因為他悲劇的人生,注定用血淚研墨,最後以悲劇的方式死去。葉夢得與後主相比,一生平淡,沒有留下多少傳奇,就連死,也是平靜的。

這世間,無法掌控的就是命運,無論命運給了怎樣的安排,我們的一生,就隻需交付給生老病死。因為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會沉入時光的江底,無聲無息。

亂紅飛舞,滿地的落英,有一種無從收拾的紛蕪,又有一種淡然遺世的安靜。喜歡葉夢得的這闋詞,是因為,他沒有在觥籌交錯的記憶酒杯中,將自己徹底地灌醉。過度清醒,會讓人覺得薄涼冷漠;過度沉醉,又會讓人感到膚淺迷離。所以,完美的人生,當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每個人的前世都是一株植物,或者說今生總有一株植物和自己結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似南山的秋菊,孤標傲世。還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周敦頤,若風中的蓮花,素潔淡雅。而陸遊則以梅花自喻,他是“驛外斷橋邊”的寒梅,清幽絕俗。仿佛尋找一種,適合表達自己性靈和情懷的植物,才不會被塵世的茫茫風煙所隱沒。

陸遊自喻為梅,但不是長在顯赫門庭的梅,不是開在名園別院的梅,而是生長在荒野驛外的寒梅,孤獨地經曆著歲月更迭、四季輪回。開了又落,落了又開,無人欣賞,備受冷落。

那麼多人打身邊匆匆走過,從來沒有誰,肯為它駐足。縱算是一株梅花 寂寞開無主卜算子·詠梅 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被它怒放的花枝和冷豔的幽香吸引,也隻是隨意折取一枝,也許寄與故人,也許回去裝點花瓶,也許順手就丟在了路邊。而梅花依舊是驛外邊的梅花,依舊開得寂寞、開得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