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氣勢奔放,語言豪邁,它以高度的誇張,明快的節奏和參差不齊的句式以及跳躍性的韻律,把詩人的感情,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傾瀉而出,酣暢淋漓。趙翼生《甌北詩話》中稱讚道:“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於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
毛澤東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中,在《將進酒》的標題前,畫了一個大圈,標題後連著畫了三個小圈,天頭上批注:
“好詩。”毛澤東之所以稱此詩為好詩,除了以上分析的,更主要的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對自我的絕對自信以及充分表達出來的對人生的積極抗爭與熱烈追求的精神。
九、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975年,他在同蘆荻的談話中又讚揚“《蜀道難》寫得好”,並進而分析道:“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讓人們仿佛也到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麵了。”看來,毛澤東讚揚這首詩,看重的是它高超的藝術性。
【簡介】
蜀道難
李白
噫籲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兀,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菲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毛澤東評點】
李白的《蜀道難》寫得很好。有人從思想性方麵作各種猜測,以便提高評價,其實不必。不要管那些紛紜聚訟,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們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使1人仿佛到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麵了。
——摘自楊建業《在毛澤東身邊讀書——訪北京大學中文係講師蘆荻》(《光明日報》1978年12月29日)。
此篇有些意思
——毛澤東讀李白《蜀道難》的批語(見張貽玖《毛澤東和詩》第27頁,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
【鑒賞】
關於《蜀道難》這首詩,《本事詩·高逸第三》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灑,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由這段話可知,這首詩是天寶元年以前,李白在長安送友人蜀時所作。
李白在這首詩中,根據他在蜀地豐富的生活經驗,馳騁其豐富的想像,以生動的語言,誇張的手法,驚異的形像,極力描繪出了一幅蜀地山川奇險圖,展現了祖國大自然壯麗多姿的風貌。
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中,毛澤東在李白的《蜀道難》這首詩的天頭上畫了著一個大圈,批道:“此篇有些意思。”
1975年,他在同蘆荻的談話中又讚揚“《蜀道難》寫得好”,並進而分析道:“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讓人們仿佛也到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麵了。”看來,毛澤東讚揚這首詩,看重的是它高超的藝術性。
這種藝術性就體現在淋漓盡致的描畫、想像與誇張,將蜀道之難寫至極境。殷潘在《河嶽英靈集》中,也盛讚這首詩“奇之又奇”,“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也說:“筆陣縱橫,如蚪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
毛澤東肯定此詩的藝術性,但並不同意任意拔高。他說:
“有人從思想方麵作各種猜測,以便提高評價,其實不必”。的確,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研究者眾說紛紜。有斷定為某人某事而作者,有以為諷刺時政者,如蕭士的《分類補注李太白詩》說,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後,諷刺玄宗逃難人蜀之作;初版於1963年,由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在該詩前麵的“題解”中說:“唐時,蜀中商業經濟極為發達,人蜀的人們樂不思返,而沒有意識到這一地區,形勢險要,自古為封建割據之地,隨時有發生變亂的可能。詩中強調‘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就是指此而言的。”當然也有以為“自為蜀詠”,“即事成篇,別無寓意”者。毛澤東不同意這些內容分析,提出“不要管那些紛紜聚訟”,認為主要是藝術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