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和大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是毛澤東從讀書到開始從事革命活動的時期,也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學習期和成長期。到本期後半期,毛澤東的詩詞創作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並初步形成了雄奇瑰麗的詩詞風格。這一時期的作品有抒發戀人和夫妻親情的《虞美人 枕上》、《賀新郎 別友》;有悼念摯友、送別同誌的《挽易昌陶》、《送縱宇一郎東行》;也有表現遠大理想和抱負以及革命豪情壯誌的《沁園春 長沙》。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產生了標誌毛澤東詩詞創作走向成熟的代表作《別友》和《長沙》,以及毛澤東詩詞中少有的兩首愛情詩,即以繼承傳統婉約風格為主的《枕上》和兼具婉約、豪放兩種風格的《別友》。
五古 井讚
一九零六年
天井1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2見卵石3,小魚囿4中央。
隻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5。
時代背景
該詩一說認為,在輟學之前,1906年,毛澤東到韶山井灣裏私塾讀書,在課堂上他經常偷看一些書。一天,老師毛宇居正在課堂上講《論語》,毛澤東又把《水滸全傳》偷偷藏在《論語》的下麵看起來。老師發現後,氣憤地將毛澤東拉出教室,指天井為題要他賦詩,如果作不出就要打屁股,還要告訴他的父親。13歲的毛澤東望著被青磚嚴嚴實實圍砌著的天井,知道天井裏的積水不滿一尺,裏麵有幾條從溪中抓來的小魚在水底的鵝卵石上撞來撞去……驀地,覺得自己也像井中的小魚,於是脫口而出此詩。(此說引自湘潭市黨史辦:《毛澤東與湘潭》,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頁。)另一說認為,在私塾時,有一天,毛宇居外出辦事,臨走時強調學生必須在屋子裏麵讀書,不準擅自出私塾。可是,老師一走,毛澤東就爬上後山一邊背書,一邊摘毛栗,書背熟了,毛栗也摘了一書包。回到私塾後,毛宇居責問:“是誰叫你跑出去的?”毛澤東巧妙地回答說:“悶在屋裏頭昏目脹,死記硬背也是空的。”毛宇居很不高興,毛澤東就說:“那你叫我背書好了。”毛宇居知道背書難不倒他,就心生一計,指著院子裏的天井,罰毛澤東作詩讚井。毛澤東隨即就寫下了這首詩,既讚了井,也抨擊了老師的隻求死記硬背的教學弊端。毛宇居聽罷,轉怒為喜,連聲誇讚,也饒了調皮聰明的毛澤東。
注釋
1天井:中國傳統建築中,一進房屋與另一進房屋之間的露天隙地。它的四周都有房屋,恰似一口從天而下的井。
2清清:清澈見底的樣子。
3卵石:天井底部一般鋪有卵石。
4囿:局限。《莊子 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
5養不長:養不大。長,長大。
譯文
四四方方的天井周圍,是一片高牆。
如同清澈見底的水井,
小魚隻能局限於這很小的地方,
隻能喝著井裏麵的水,
而這樣的小魚,
是永遠也養不大,
不會有出息的。
賞析
此詩整齊而又清純,詩中強烈地流露出作者不甘做井中之魚,要走出這個小小而又狹窄世界的意願。
天井本是不能蓄水的,隻供四周房屋采光與雨水流通之用。而水井是蓄水的,淺的可以養魚。此詩的頭三句,寫天井的位置與結構特點(鋪砌卵石)。接著由天井與水井共一“井”字的詞彙特征,轉詠水井之魚,這是由實寫轉入虛寫。而從詩的立意上看,詠井中之魚,是實寫,而以“小魚”喻學童,指出學童囿在“周圍是高牆”的塾舍中,“永遠養不長”,語意雙關地抨擊封閉式私塾教育,則是虛寫。托物寄興,虛實相生,構成了這首貌似淺顯卻寓意深遠的五古。
五古 詠指甲花1
一九零六年
百花皆競春,指甲獨靜眠。
春季葉始生,炎夏花正鮮。
葉小枝又弱,種類多且妍。
萬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淵明獨愛菊2,敦頤好青蓮3。
我獨愛指甲,取其誌更堅。
時代背景
毛澤東作此詩時,年僅十四歲。夏天,毛澤東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開著色彩斑斕的鳳仙花。這是一種不擇土壤、隨處生長的小花,因花瓣可用來染指甲,故俗稱指甲花。望著頑強生長、傲暑盛開的指甲花,少年毛澤東不禁萌生寫詩欲望,並聯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詠花詩文:陶淵明歸隱田園,獨愛菊花;周敦頤生性清高,獨愛蓮花。此時的毛澤東卻偏愛枝葉弱小、意誌堅強的指甲花。從保安寺歸來,毛澤東吟成了這首五言詩。
注釋
1指甲花:學名鳳仙花。性喜陽光,耐熱。生存力強,適應性好。
2淵明獨愛菊:陶淵明喜愛菊花。陶淵明,晉代詩人,曾作彭澤縣令。但他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隱居,《飲酒》詩二十首,其五雲:“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敦頤好青蓮:周敦頤愛蓮花。周敦頤,清代學者。曾作《愛蓮說》,盛讚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譯文
在白花爭相怒放的時候,
隻有指甲花獨自孕育著花期。
它在春天才開始長出葉子,
在炎炎的夏日才開出自己的花朵。
它的枝幹十分柔弱,
開出的花朵卻千姿百態,美麗妖嬈。
然而就是這樣弱小的指甲花,
卻能夠在烈日下傲然開放。
晉代的陶淵明喜歡菊花,
清代的周敦頤喜歡蓮花,
我卻隻欣賞指甲花,
就因為它的意誌更堅強。
賞析
此詩前八句寫鳳仙花春季生葉、夏季開花、葉小枝弱、種類頗多等特點,少年毛澤東認為,鳳仙花最大的特點是在“百花皆競放”的時節,它不與百花爭芳鬥豔,“獨靜眠”於百花之中。另一特點則是“惟婢傲火天”。“婢”字,貼切地比喻鳳仙花的弱小;而這樣弱小的花,竟在炎熱的盛夏傲然開放!這句為詩境的開創作了有力的鋪墊。末四句,從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與“我”獨愛指甲花的類比中,點出“取其誌更堅”的詩旨。全詩托物言誌,歌頌敢於蔑視嚴酷環境的精神。這首古風在寫作技巧上已相當純熟,表明少年毛澤東詩詞創作已有較深厚的文字功底。這首詩以淺近、明快的語言,描寫了指甲花的生長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堅強性格,結尾點明題旨,寄托了少年毛澤東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雜言詩 耕田樂
一九零七年
耕田樂,天天有事做。
近衝一墩1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產積滿倉。
農事畢,讀書甚馨香,坐待時機自主張。
時代背景
毛澤東十多歲時就寫下了這首雜言詩《耕田樂》。少年時,他的父親就讓他耕田管家記賬承祖業,毛澤東放了學下田務農,晚上幫父親記賬,同時堅持勤奮讀書學習,從此使他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注釋
1墩:dūn土堆:土墩。厚而粗的石塊、木頭或建築物基礎等:石墩|橋墩。量詞,用於叢生的或幾棵合在一起的植物:幾墩草,一墩稻秧。
譯文
田間耕作是快樂的,
天天都有事情做。
離山近的一片田,
離水近的也是田,
多年生產的東西把糧倉都堆滿了。
地裏的活幹完了,
讀讀書感覺也是很溫馨的,
等待時機成熟再做自己的打算也不遲。
賞析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衝一個農民家庭。
在這段時間裏,毛澤東對父親的嚴厲感受也很深,據後來他回憶說,“父親是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我閑著,如果沒有賬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他的嚴厲態度大概對我也有好處,這使我幹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細記賬,免得他有把柄來批評我。”(埃德加 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06—107頁)。於是,犁、耙、栽、割,全套耕田活,毛澤東都樣樣在行。他還常常跟長工爭勝,搶重活幹,養成了山區農家孩子的本色:吃苦耐勞,勤快樸實,不怕艱難,對農民的疾苦也體會很深。
這段詩頗具歌謠風味,寫的樸素、自然。很真實的寫出了毛澤東的耕讀生活狀況與心態。前頭都很平常,講勞動的快樂。勞動完了,讀書又非常有意思。突然來最後一句,成為點睛之筆,之前平常的話,經過這種非常含蓄的,但是又能讓人清楚地感到背後強烈情緒的煞尾,則說明了毛澤東很早就有非常鮮明的用事態度。可以說,傳統文化的熏陶,反而促進了毛澤東更加積極的投入一種反傳統的運動之中。這裏的“坐待時機自主張”,就是等待時機,呈請父親同意,恢複學業,繼續深造之意。 通過讀書,毛澤東開始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產生了恢複學業的願望。《耕田樂》,是一首有韻自由詩。真實地寫出了毛澤東這段時間的耕讀生活狀態和心態,頗具歌風味,寫的樸素、自然、純真,看似不經意,但卻有詩詞功力。 七絕 呈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