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個戰場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大決戰,軍務繁忙,日理萬機,根本無暇顧及詩詞創作,因而留下的作品也較少,但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有真實地反映轉戰陝北艱苦戰鬥曆程的《張冠道中》和歌頌西北野戰軍取得四大名戰的勝利和收複蟠龍失地,解放區軍民轉入大反攻的《喜聞捷報》;更有標誌著蔣家王朝被徹底推翻、人民解放戰爭取得輝煌勝利,抒發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藝術地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變化規律的反映新中國革命勝利的豐碑式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兩首在毛澤東詩詞創作中很少出現的五言律詩,從而豐富了毛澤東詩詞創作的體裁。
五 律1 喜聞捷報
一九四七年九月
中秋步運河2上,聞西北野戰軍收複蟠龍3作。
秋風度4河上,大野入蒼穹5。
佳令6隨人至,明月傍7雲生。
故裏鴻音8絕,妻兒信未通9。
滿宇頻翹望10,凱歌奏邊城11。
時代背景
1947年4月下旬,國民黨胡宗南部誤以為我軍主力正向綏德附近集中,於4月26日以9個旅的兵力自蟠龍、永坪分兩路向綏德急進。並以3個旅的兵力自榆林向米脂縣、葭(jiā)縣(今改為佳縣)方向策應,妄圖南北夾擊,在昊堡地區把我軍主力消滅,或將我軍主力驅逐到黃河以東。人民解放軍在彭德懷、賀龍的指揮下,依靠陝北複雜的地形和良好的群眾基礎,以“蘑菇戰術”同胡宗南部隊進行周旋,聲東擊西,時進時退,把國民黨軍隊弄得精疲力竭,然後選擇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將其消滅。1947年9月中旬,人民解放軍收複青化砭(biān)、蟠(pán)龍等重鎮。毛澤東聞此捷報後寫下了這首詩。
注釋
1五律:五言律詩的簡稱。律詩是舊體詩的一種格式,五律的特點是每篇一般限於八句,每句字數一律限於五個字,偶句最後一個字押平聲韻,首句最後一個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律詩兩句為一聯,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
2運河:對“步運河上”如何理解,學術界有不同看法。運河,一說指陝北葭縣、米脂縣一帶開鑿的水渠。
3蟠龍:古鎮名,位於延安城東北70餘裏,當年蔣介石對陝甘寧邊區實行“重點進攻”時,曾把此地當成重要的物資補給基地。
4度:通“渡”,渡過。
5大野入蒼穹:大野,廣大的原野。入:融入。蒼穹(qióng):茫茫的天空。
6佳令:佳節,指1947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
7傍(báng):依附。唐代李白《送友人入蜀》:“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
8故裏鴻音:故裏,故鄉。鴻音:指音信。鴻:鴻雁,古代有雁足傳書的說法。
9妻兒信未通:指妻子江青、女兒李訥轉移至晉西中共後方工作委員會。兒子岸英、岸青和女兒李敏都不在身邊。信未通不宜坐實,意謂掛念在心。一說,也可理解為掛念解放區的全體軍民。錄以備考。
10滿宇頻翹望:滿宇,本指普天下,這裏指代解放區老百姓。頻:多次。翹望:抬頭而望,形容盼望之殷切。
11凱歌奏邊城:凱歌,指1947年8月,人民解放軍在陝北取得沙家店戰役勝利。9月中旬,又收複青化砭、蟠龍等重鎮的勝利。邊城:指陝甘寧邊區。
譯文
涼爽宜人的秋風吹過了河麵,
廣袤的原野融入茫茫夜空。
中秋佳節似乎特意伴隨著人美好的心情而來,
連明月也仿佛感受到了喜悅的氣氛,
和雲彩一同在天邊升起。
但因為戰爭的阻隔,
已經很久沒有來自故鄉和親人的音信了。
而解放區的百姓們,
都在翹首期盼著邊區能夠再次傳來勝利的捷報。
賞析
《五律 喜聞捷報》最早發表於1986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這首詩寫中秋節之夜在運河邊散步時“喜聞捷報”的心情。
首聯寫大野之景。“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極有聲勢地狀寫了廣闊的原野與天相接的闊大境界。頷聯寫佳節明月。“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切合中秋題意,描寫月夜美景。作者采用擬人手法,寫中秋節似乎特意伴隨人心情而來,明月周圍雲彩相隨,透露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頸聯寫思親。“故裏鴻音絕”,寫作者由佳令想到故裏的親人:“妻兒信未通”,寫作者想到了妻子兒女也不在身邊,音信隔絕。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但因戰爭的阻隔,不是“鴻音絕”,就是“信未通”。這一聯的情調是低沉的,感情是凝重的。尾聯點題。“滿宇頻翹望”,作者在翹望和期盼什麼呢?“凱歌奏邊城”,前線終於傳采了捷報,距延安不遠的蟠龍已經收複,作者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本詩的題目叫《喜聞捷報》,詩前小序也說“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複蟠龍作”,可是全詩不見一個“喜”字,但處處洋溢著詩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之情。首聯寫秋風送爽,天高地遠,令人心曠神怡。頷聯寫佳節有知,明月有情,人逢喜事精神爽。頸聯充滿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和關愛,隱含了勝利的欣慰和喜悅。尾聯點題,抒發了勝利的豪情。一路寫來,從容不迫,層層推進,意脈相承,環環相扣。
五 律 張冠道中1
一九四七年
朝霧彌瓊宇2,征馬嘶北風3。
露濕塵難染4,霜籠5鴉不驚。
戎衣6猶鐵甲,須眉等7銀冰。
蜘躕8張冠道,恍若塞上行9。
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