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抗日戰爭時期。這一時期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沉寂期。正如毛澤東給毛岸英、毛岸青信中所說:“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但是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卻創作了不少與抗日戰爭重大曆史事件有關以及悼念革命烈士和國民黨愛國將領的對聯,也可以說是詩人表達思想情感的另一種形式。這一時期詩詞作品雖少,卻題材重大,意義深遠。例如,悼念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體現中國共產黨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五律 挽戴安瀾將軍》就是一篇優秀的作品。

祭文 祭黃帝陵1

一九三七年三月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2,命世之英。涿鹿奮戰3,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裏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誌,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饗!

時代背景

這篇祭文,由毛澤東起草,毛澤東、朱德兩人署名,作於1937年3月。1937年4月5日,林伯渠(林祖涵)受毛澤東、朱德委派,代表中華蘇維埃全體人民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祭陵儀式上宣讀此祭文。

注釋

1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園。因位於延安黃陵縣城北約0,5公裏的橋山之上,故又稱橋陵。是國務院公布保護的第1號古墓葬。漢司馬遷《史記》稱:“黃帝崩,葬橋山。”橋山黃帝陵相傳創自漢代,唐太宗大曆中期在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下令移建於今址。元至正,明天啟、崇禎,清順治、雍正、乾隆、道光及後期疊有重修,均有碑記載或錄於縣誌中。因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的淵祖,一直到今均逐年謁陵紀念。

2懿維我祖:我們美好光榮的祖先。

3涿鹿奮戰,區宇以寧:5000年前,東夷的蚩尤部落占據了東部和南部,打敗了炎帝部落,又向山西攻打黃帝部落;黃帝部落暫時失利,在河南河北山西交界處的太行山中狩獵練兵10年,後黃帝領10萬大軍東出漳河,進入華北平原,攻擊蚩尤部落; 蚩尤反擊,黃帝且戰且退,吧蚩尤部落引入太行山脈,黃帝向北退卻到太行山的最北端,和燕山山脈的交界處,一個叫涿鹿的地方,今在河北張家口。涿鹿處在內蒙、東北、華北的交界處北京附近,在官廳水庫邊上,正是後來控禦滿蒙漢三族的戰略咽喉之地。涿鹿大戰,黃帝戰勝病斬殺了蚩尤,蚩尤殘部向北逃竄,有的進入蒙古地區、有的進入東北地區、遠至朝鮮。他們雖然仍是野蠻,“任金戈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孔子語),但夷狄有君不如諸夏之無,幾千年不敢侵犯中原。

賞析

這篇祭文,實際上是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發布的號召全民族抗戰的宣言書,也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民誓為抗日救亡之先驅的“出師表”。

毛主席這篇祭文寫得古樸厚實,語言莊重有力,中華曆史功底深厚,僅開篇前八句就寫出了軒轅始祖建立華夏民族的豐功偉績,同時也寫出了黃帝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延綿不絕的經過。

接下來的十句,詩人著眼於當今之變。描繪了我中華民族成長過程中的艱辛與磨難。上千年就這麼過去了,強悍的日本帝國主義虎視我肥沃的中華大地,起兵侵台灣,又占韓國;最可恨的是華東、華北地區,親日漢奸多多,如此這般以土地效勞侵略者。侵略者欲壑難填呀,而結局是淪為奴隸,任人宰割。詩人已清楚地洞察了這一點。

接著詩人又追憶了我先祖黃帝勇戰蚩尤於涿鹿的故事,借古喻今,號召我們向英勇的祖先學習,要不愧為黃帝的後代,要繼承他傳下來的勇武精神與侵略者戰鬥到底,絕不能當亡國奴。

詩人緊接著又從光榮曆史的回憶中進入今天的現實。詩人謙虛地自稱自己及他的戰友才幹不夠,但仍然要為處於危急中的祖國而戰。接下來一氣嗬成,說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武裝,經年曆月,風風雨雨,行二萬五千裏長征,為的就是救國救民,雖有萬般艱難險阻也當在所不辭,奮勇向前。

然後,詩人為抗戰出謀劃策,指出隻要全民族及各黨派團結一心,組成堅實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內進行政治改革及實行民主共和製。那麼就不可能打不敗敵人。

最後,詩人回到祭文立誓明誌的主旨,昭告列祖列先,全國人民整頓軍備,收複失地,保衛主權,皇天浩蕩,以此為鑒。

整篇祭文的層次結構極為分明,讀來令人肅穆奮然。

四言詩《江淹1別賦2》斷句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

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時代背景

這是1939年毛澤東在陝北公學講演並歡送同誌時寫的四言詩。其年七月九日,陝北公學的幹部們即將結業赴抗日前線,毛澤東送行時即席講話,說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做了很多好文章,有篇叫《別賦》,裏麵有意味雋永的話,如最為人們所熟記的:“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雖寫得讓人傷心,文筆卻好。我們不需要這樣寫,改一下,寫作“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