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約翰遜。地球自始就是運動著的。地球自轉時,在巨大的離心力作用下,把部分流體推向赤道。假設地球是靜止下動的,它就應呈絕對完整的球狀;但根據我剛才所描述的現象,地球呈橢圓形,兩極極點比赤道上的各點離軸心距離縮短五又三分之一裏。”

——“這麼說,如果我們的船長欲率領我們去地球軸心,”約翰遜發揮著說。

“我們將少走至少五裏?”

——“正如你所言,我的朋友。”

——“那麼,船長、這麼劃算的路程!真是個值得珍惜的好機會……”

哈特拉斯沒反應。很顯然,他沒有參予交談,或者他沒在意交談的內容。

“果真!”醫生附和著,“某些專家認為,這或許是值得一試的探險。”

——“呀!真的!”約翰遜作出反應。

——“現在讓我說完,”醫生接著說下去,“晚些我們再議論探險;我想告之,地球兩極的扁體是歲差所致,若地球是純圓的,那麼,它本該提早一日進入春分。這是因為地球吸引力在凸起的赤道部分發生反推力。隨後,也引起了北極點的輕微位移,正如我們前麵所探討的。但除之以外,產生扁體還受更奇特、更主觀的因素影響,若具備數學天賦,我們將能揭示它的秘密。”

——“您的意思是?”貝爾問道。

——“我們在這兒比在利物浦更重。”

——“更重?”

——“對!我們、狗、槍、儀器!”

——“怎麼可能?”

——“當然,兩個原因是:第一,因我們更靠近地球軸心,所以,我們受到更強大的吸引力:這股吸引力是地心吸力(重力)。第二,北極點根本不存在地球的轉速力,而赤道受這股強大作用力影響,物體均有被甩離地球的趨勢,所以重量顯得相對輕。”

——“怎麼!我們果真在不同區域重量不一樣?”約翰遜追問。

——“不一樣,約翰遜,根據牛頓萬有引力,所有的物體間都存在著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取決於自身物質的質量及物體間的相互距離。這兒,我顯得更重是因為我更靠近吸引力中心,若我在另一個行星,那麼重量的大小將隨著行星的質量變化而變化。”

——“什麼!若在月亮裏?……”貝爾問。

——“若我在利物浦的重量是二百斤,那麼,我在月亮時的重量將隻有三十二斤。”

——“在太陽上呢?”

——“啊,在太陽上,我的重量將超過五千斤!”

——“天呀!”貝爾驚呼,“那需一台千斤頂方能抬起您的雙腿?”

——“當然!”醫生笑著麵對貝爾的驚訝表情說;“這兒的差距不明顯,若在太陽上,隻需使出等同於兩腿肌肉的作用力,貝爾就可以輕易地跳上莫日塞碼頭。”

——“噢!但那是在太陽上?我們又上不去。”貝爾答道。

——“我的朋友,”醫生語重心長地說,“關鍵是我們在這兒很好,沒必要跑到別的行星上去。”

——“您剛才所談到的,也許值得在地球軸心作探險,難道從未有人計劃過作這類遠征旅遊?”阿爾塔蒙提問。

——“當然,我們能作的北極探險就是明證。科學幻想和假設無處不在。古人因嚴重缺乏宇宙知識,以為北極是人們移置的一座埃斯培內國。中世紀,人們設想地球是由放在兩極的支軸支撐的,並圍繞它轉動;但當人們發現慧星在極地作自由轉動時,不得不放棄這種支撐軸的假想,稍後,法國天文學家貝利,堅持認為被柏拉頓、阿特蘭提稱為‘文明失落的人’,曾在北極生活著。今日,我們的時代,人們假定兩極處有巨大的出口,從那兒迎來北極光,亦從那,人們可以進入地球的內部;之後,又由普魯頓及普洛塞賓提出設想,地球球體空心處存在著兩顆行星,內部強大的壓力產生了光源。”

——“這麼多猜想?”阿爾塔蒙問道。

——“全都白紙黑字刊登過。塞尼斯船長,我們的同胞,向韓菲瑞·大衛、韓伯德及阿拉戈建議作探險旅行,但遭到這些學者們拒絕。”

——“他們作得對。”

——“我相信,我的朋友們,請看,關於北極地帶的構想是五彩斑斕,但遲早得回到簡單的真理上來。”

——“那麼,我們等著瞧,”不放棄自己想法的約翰遜答道。

——“明天探險去!”醫生微笑地看著這位麵帶疑惑的老水手,“若真有通往地心的裂口,我們一道去探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