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世紀高考宣言》:“來年中國不考試!”(1)(1 / 3)

來年真的要取消高考?

“來年當然要取消高考!”這是一個新的同樣不用置疑的理想。

筆者認為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是現行的高考製度已經進入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考死題、死考題”是過去20多年高考中一直存在的最嚴重的劣病和頑症。這不僅受到無數有識之士的強烈批評,連當年在鄧小平麵前呼籲恢複高考的湖北大學查教授都這樣認為:如果看到現在這樣的高考,我寧可不主張大學招生還搞考試。查教授顯然已經無法容忍他當年所倡導的高考,發展到今天全變了味。“考死知識,知識考死人”,這樣的毛病自古就有,似乎是中國教育專家們的專利,說好聽點是“特色”。中國的教書匠們值得尊敬,但領導他們的官員們則該好好反思了,因為正是幾千年千古不變的考試模式使中國人固有的聰明與智慧天性被徹底地泯滅了,那一顆顆腦袋除了比別人會裝知識外,總是缺少創造力與生命力。這樣的考試早該結束,這是結論之一。

其二:能力與素質考核的發展方向注定了現行高考方式的死刑。如果從1977年恢複高考算起,在過去23年的高考曆程中,中國有過無數次“高考改革”,但每一次改革的結果是“考死題、死考題”之風越衍越烈。根源在於我們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舊模式。那種文史類專業考政治、語文、數學、曆史、地理、外語;理工類專業考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生物的做法,其結果是讓學生死啃教科書上規定的範圍,為了所謂的“考活”教科書上規定的範圍,從校內到校外,從學生到老師,從家庭到校舍,挖空心思地找難題、出難題,練難題,形成了整個教育走向是一條可怕的死胡同。在曆經1983、1987、1998和1999年4次高考改革重要舉措後,教育界才終於確定了今後高考改革的方向是“3+X”模式。所謂的“3+X”即“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為考生必考科目,“X”是指各大學根據自己本校的層次和特點,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曆史、地理6個科目或者綜合科目中自行決定一門或幾門考試科目;考生則根據自己所報考的誌願參加大學(專業)所確定的科目進行複習考試。提出“3+X”的專家們認為,這是較過去考試而重新確定的最能體現考察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最佳方案”,是從傳統的以“知識立意”為主的命題轉變為以“能力立意”為主的命題。“3+X”方案可以讓我們感到教育界專家們的苦心,但這個已經確定為我國今後高考的主方案剛剛發布,立即受到了包括中學教師們的異議。廣西柳江中學的李澤偉校長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3+X”中的“X”是1或者2的話,我們中學老師還能勉強對付,但如果“X”是綜合考試,我們大部分的中學老師就沒法跟上這個改革方案,因為中學的教學現在基本上是圍著大學高考轉的,現今來個“3+X”方案,這“3”好辦,可“X”就叫我們下麵難辦了,你到底是側重曆史還是地理?是側重化學還是物理?你拿不準吧?最後隻好還是回到老路--隻要大學可能考到的專業知識,我在中學裏就得給同學全都灌輸。教研專家樊雲先生則對“3+X”提出了另一個質疑:3+X的目的是要增加應用性、能力型題目,達到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這是不錯的,但問題是我們中學教育的一線教師們最希望的就是要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多進行些考察,而“3+X”必將造成高考與一線教學原則完全背道而馳。聽聽中學老師和專家們對“3+X”方案的不同意見,似乎叫人非常擔心我們的教育改革者有極大可能弄巧成拙。但不管“3+X”還是像北京、上海開始搞“高中--大學”直通車的新形式,高考的最終結果將朝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方向發展,這是必然無疑的。由此我們的結論也就清楚了:終有一天,那種僅靠應試死知識的高考必將消亡。我們十分高興的是,今年以來,教育部已經采取了多項重大考試改革,其廣度、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舉國上下對此無不拍手稱快。

其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教育方式徹底得以改變,決定了現行高考必須改革。看一看昨天電視代替我們的劇院、影院和戲台,再看一看已經出現的網絡代替有形的報刊、商場,不難預料未來的幾年,網絡教育、網絡大學將替代現在的學生必須到學校去讀書的模式,既然學生連上學都不用去,那些必須靠很多人在場的監督考試製度還留它何用?我們不妨暢想一下:今後我們的教育主要是以網絡教育為主,學校僅僅是學生們感興趣時需要聚集在一起討論某一專題或者需要麵對麵地求教某一教授時才可能用得著的地方;上大學和選擇科目,也用不著像現在匆匆忙忙的,你什麼時候需要選擇專業和準備入大學時,通過網絡把你的需求告訴校方,校方再通過信息庫處理後告訴你應該怎麼考這個專業,或者建議你應該選擇別的專業,因為你可能報考的專業在未來若幹年內不被社會看好,而學校提供的建議是無償的,卻又是經曆大量信息處理後得出的非常科學的依據;你想考大學時也用不著一定下死功夫,背記很多課本,有些專業和個人的能力,其實在你想報考的大學裏已經給你記錄在案,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有的專業你根本用不著再考了,你的某項綜合能力遠遠超過了大學錄取標準。當然有些能力你是不夠的,但這並不要緊,校方會告訴你應該采取何種方式在什麼時間內允許你去“達標”,這種“達標”考察過程像今天我們考駕駛證一樣,可以是普通班,也可以是快班,或是電腦預約班,總之不會因為考試而造成你有任何心理上的巨大壓力,每一次考試其實是你對自己能力的一次愉快和輕鬆的自我考察過程。你以為這樣的大學考試對你、對社會都很合適嗎?是不是等於取消了現有的考試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