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江山島登陸戰勝利後的反響(4)(1 / 2)

“早晨他們迎著朝陽向大海開去。船上擴音器的喇叭裏突然湧出一股歡樂的歌曲,‘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青年水手林運宜站在船頭上隨著歌聲大唱起來,‘我們‘解放’號向太陽’。

這時駕駛室裏,一位40多歲的舵工卓永傑也漾開了笑意:

‘天氣真好,太陽真好’。他情不自禁稱讚說:‘兩年來,沒一次痛痛快快的航行’。商船上黨代表接過話音,並用手在空中比劃著,‘現在北起漁山,南到披山,我們航行無阻了。’

接著,青年機匠張俊傑和中年廚工張良安一道談了這艘船幾次海上遭遇的經過:

1950年6月,那時這條船還是外國招商局的商船,一次從天津開往汕頭,船上裝有花生油、大豆、藥材、人參、香煙、布匹、粉絲等貨物。

當船開離大陳30多公裏的時候,被盤踞在大陳島的國民黨軍炮艇追上了。10多個人跳到船上,首先把電台拆掉,用機槍、卡賓槍、手槍硬逼著船員向大陳開去。然後把花生油卸到炮艇上,又叫船員把帳單上的200桶花生油抹去才放行。

一年後,1951年7月,這艘船從上海開往福州,準備裝運木材,船上沒有貨物。船開到漁山以南至一江山島之間,國民黨軍來了一條機帆船。他們見無貨可搶,就把船員的衣服、皮鞋、香煙、收音機和床單等都拿去了。

白1953年起,這條船回到了中國人民手裏,取名“解放”號,船上還派了黨代表和護航大隊警衛戰士。

從那時起,這條船的命運就不同了。貨輪主要來往於上海一海門、上海一溫州之間,船上架起機槍、大炮,有護航部隊護航,海門護航大隊政委宋廷茂有時隨船航行。人民的貨輪不得不武裝起來,敵人來了,我們堅決和他們鬥爭。

1953年10月,我們這條船從石浦開往海門,當船開到貓頭洋海麵(頭門山以北)時,發現敵人兩艘炮艇飛快開過來,還有三條機帆船。正在加強警戒,敵人開炮了。我水手李大智和機匠苗峰竹光榮負傷。於是,我們的大炮開火了,敵人才慌忙逃跑。

在這以前,商船都要趁著黑夜,沒有燈標,躲避敵機、敵艦,在黑黝黝的海麵上航行,又要通過炮火封鎖線,任務十分艱難,被稱作‘黑暗中航行’,現在我們的船可在‘光明中航行’了。

頭門山、田嶴、蔣兒嶴三個島嶼解放後,海門至上海之間航行通行無阻了。大陳、披山等島嶼解放後,情況越來越好。但敵人在浙江海上撤退後,日標轉向福建及台灣海峽了。

1955年1月19日,那艘英國商船“正健偉”號在汕頭外麵海域被國民黨飛機炸沉,該船隻好呼籲我汕頭駐軍營救。

另外,3月7日,英國商船“衛士衛”號和“大順康”號在台灣海峽海麵也遭到國民黨炮艇襲擊。3月中旬,波蘭商船“工作”號和“哥特瓦爾德總統”號在台灣海峽公海航行,被國民黨當局劫持。

3月21日,波蘭“雅羅斯拉大董布羅斯基”號的全體船員,寫信給英國海員工會,號召行動起來,反對國民黨軍隊海盜行為,保衛航海自由和海員權利。

從1949年9月到1954年10月,國民黨軍隊的軍艦和飛機對67艘商船進行111次攔截、搶劫、炮擊或掃射,嚴重違反了公海航行自由權利。受害者強烈要求國際社會予以製止。

漁業生產遭遇的情況更悲慘了。浙東台州的三門、寧海、黃岩、臨海、溫嶺等縣漁民有幾萬條船,幾十萬群眾以打漁為生。

在1954年以前下海捕魚,經常遭到駐大陳列島國民黨軍的勒索和搶劫。被打死、打傷的漁民不勝枚舉。很多漁民不能下海捕魚,都靠當地人民政府發救濟糧生活。

經我軍東磯列島戰鬥,解放頭門、田嶴、蔣兒嶴諸島後,海上情況大有好轉。但敵人另玩弄花招,利用親朋和特務的關係打入漁民中進行欺騙宣傳,聲稱不再搶劫了,保護漁民生產。假意自責過去搶劫不對,並另發少量糧款以示關懷,軟化漁民,爭取落後群眾,發展“漁民情報網”。敵人企圖進一步長期控製沿海島嶼,以守為攻,保持浙東漁場緊張鬥爭形勢,並與我爭奪海上漁場和漁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