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媽媽總是這樣,時時為他人著想,從不顧及自己。

1983年初,一張癌症診斷書打破了我們家匆忙而幸福的生活,猶如晴天霹靂。但媽媽很平靜,很坦然,對我們說:沒什麼,動過手術就好了。為了不給組織上添麻煩,她決定不去外地治療,就在本市醫院做手術。三個月後,傷口還沒有徹底痊愈,她就回到車站叉拉起了雷鋒車,往返於大街小巷,直到病情惡化。組織上強行讓她休息,她流著淚找到當時的宋燕南書記說:宋書記,我知道,我時間不多了,我不能沒有工作,不能沒有這些親人。一個星期天的中午,我們做好一桌菜,等媽媽回來,等呀,等呀,都快一點了,也不見媽媽的蹤影。爸爸不放心,忙領著我們姐妹去車站找她,到了候車室發現媽媽正坐在長椅上,拉著一個麵黃肌瘦的女孩在說話。見我們來,急著對爸爸說,這孩子得了肝炎病,想不開,從家裏跑出來尋短見。爸爸聽後,轉身跑向醫院,一會兒,拿來許多藥,媽媽又將組織上剛發給她的20元營養費給了那個女孩,說:不礙事的,小毛病,抓緊時間治,能治好的,有什麼困難再來找我,你叔叔在醫院工作,方便著呢。那姑娘哭了,隻是不住地點頭,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媽媽她就是這樣把生命的最後時間都獻給了工作和需要她幫助的人們。

1984年1月,癌症奪去了媽媽僅僅37歲的生命,那時,我還不到16歲。媽媽走了,撇下我和年幼的妹妹、多病的父親,撇下了她心愛的工作,帶著一點欣慰,帶著許多遺憾,匆匆地走了,永遠地走了。這就是我的媽媽。從那時起,我就立誌要像媽媽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媽媽去世不久,組織安排我到汽車站工作,上班第一天,領導把我領到雷鋒車旁邊,說:這是你媽媽生前拉過的雷鋒車,你要像媽媽一樣,按照你媽媽臨終的囑托,好好地工作,拉好雷鋒車,要時時刻刻把旅客當親人。當時我哭了,在場的叔叔、阿姨都哭了。從此,我就像媽媽那樣,和車站的叔叔、阿姨們,拉起了雷鋒車,不論嚴寒酷暑和風雨交加,從未間斷過。

記得那是個炎熱的夏天,空氣沉悶,簡直像要下火,我和組裏的姐妹去車站拉雷鋒車。正在這時,其中一位臉色黝黑、個子不高的旅客上前向我們打聽一個紮著兩根大辮子、個子高高、一見人就笑的服務員,問她在哪裏。原來,幾年前,這位旅客去連雲港出差,不小心把錢包丟了,是我媽媽幫他買的車票。在場的姐妹們馬上就明白了他說的那個人就是我母親,我含著眼淚對他說:那就是我媽媽,她已經不在了。那位旅客聽到後先是吃驚,後是難過,他動情地說:真想不到,好人啊6好閨女,現在你接過媽媽的班,好好幹,大叔有空就來看你。話語雖短,卻給了我力量,說得我心裏熱乎乎的。

我還有一件難忘的事,一天,我剛要下班回家,宋書記把我喊住了,神情十分沉痛地對我說:小彥,這封信,組織上讓我給你看一看。原來是灌雲縣四隊鎮的一個女孩寫給我媽媽的一封信和彙款單。信上說:好阿姨,在我痛不欲生的時候,遇到你,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雖然你也是病人,可是你那麼樂觀、善良、熱情,使我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我要向你學習,做你那樣的人。這20元錢,是我病好後修鞋掙來的,現在還給你,祝你早日康複,我會來看你的!信未讀完,我淚流滿麵。媽媽,你聽到了嗎?有這麼多人想著你!念著你!我在心裏千遍、萬遍地呼喚著:媽媽,你走得太早了,太早了。37歲的生命是短暫的,可在短暫的生命中,您幫助過那麼多的人,我永遠也忘不了您臨終的囑托。那天早上,天很冷,我早早起來溫習功課,可是您醒得比我還早,您對我說,要替我梳頭,紮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可是您顫抖的雙手。怎麼也梳不通我打結的長發,我對您說:媽媽,還是我自己來吧。我看到您哭了,淚珠落到了我的臉上,梳子終於從您的手裏滑落……您一把摟住我,對我說:媽媽對不起你們,沒能好好照顧你們,你還小,我舍不得你去工作,可是把你交給車站,我就放心了,那裏的叔叔、阿姨,會像我一樣疼愛你,關心你,那裏有雷鋒車,媽媽,現在我已長大,我深深地懂得了,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是您把這無私、博大的母愛獻給了工作和需要您幫助的人們,並將您一生的追求和對雷鋒車的深深眷戀留給了我。

從媽媽的生平中,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價值,更加堅定了我沿著媽媽末走完的路走下去的決心,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我永遠都不會放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這個信念,走雷鋒那樣的路,做雷鋒那樣的人,將雷鋒車一代一代拉下去。

一位詩人曾寫詩讚美朱秀蘭——一株來自深山的幽蘭,

一株暗香浮動的幽蘭。22歲與雷鋒車結伴,一路足跡撒一路花瓣。37歲與雷鋒車永訣,圓圓的句號是圓圓的花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