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手記(19)
和青島市的98111相比,沈陽市的2211又少了一位數,這下就更順口許多,給人的感覺就像冬天裏吃高老太牌糖葫蘆——脆脆生生。要說用電話反映民生的,全國最早的當數沈陽。1983年,沈陽市政府設立了國內第一部市長公開電話。這則消息當時如一石擊水,在全國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據說曾有300多個城市爭相效仿,沈陽也是一時聲名大震,國人的視線又一次關注起這個一度備感冷落的城市。
沈陽是我國工業重鎮,共和國之初,大部分的熱力和能源就出自東三省,出自這個東三省最大的城市。沈陽就像是一座超級工業航母,正是有了這個沉甸甸的依靠,獲得動力支持的中國革命才有可能從勝利走向勝利。但是,這個曾為共和國的輝煌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城市,卻在改革開放年代來臨之前耗盡了氣力,就像是完成一場賽事,它們在這場接力賽中出色地跑完了第一棒,然後就癱軟在跑道上。
隨著改革的深入,計劃經濟漸漸淡出,身為共和國驕子的沈陽也風光不再,就像常在大戲裏唱慣主角的人突兀做了跑龍套的角色,餘下的淨是黯然的傷感。這是他人的花樣年華,是別的城市成長的季節,而這些似乎和沈陽無緣。等待沈陽的似乎隻有在寒冷季節裏被人救助的故事。往事不堪回首,沈陽如一個遲暮之人立在斜陽,它的身上塗滿了青青紫紫的冷色,它體態臃腫,行動遲緩,在新經濟體製時期顯得英雄氣短,力不從心。
廉頗老矣,沈陽的離退休工人數量在全國數一數二。轉製下崗,沈陽的下崗工人越來越多。
於是沈陽就成了一座傷心的城市。
就在市民心事浩渺之時,恍若煙波江上出現了指標方位的燈光。這就是1983年沈陽的市長公用電話。
一位叫石建生的工人回憶當年的市長電話時說:我是重型機械廠的工人,開吊車的。咱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過去給我的印象總是陽光燦爛,雖然日子過得苦一些,但精神上賊富有,賊充實,因為毛主席說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我是工人階級的一員,心裏特別自豪。我隻上完初中,一畢業分到了廠裏,當了工人,班上的同學都賊羨慕我。現在想想,毛主席他老人家真偉大,他愣是讓咱一天到晚出大力流大汗但心裏還甜絲絲的。雖然肚子扁,但咱有精神呀,有人說做夢也能笑出聲,那是真的。咱那個時候是工人老大哥,誰敢瞧不起?可是,這些年風向慢慢就變了,咱的優越感自豪感一層層被剝了去,赤身露體不說,還小北風刀子似的割你,咱是經濟上困難,精神上壓抑,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就拿我來說吧,本來我身體很好。可天有不測風雲,一次上班搬東西時,被吊車上的重物一下子砸在腰上,當時就不能動了,在家整整躺了半年才能下地走動,但從此就失去了勞動能力。就這樣,我隻得辦了病退,每個月幾百塊錢,老婆也下崗了,孩子正上小學,她原來跟人學拉小提琴,現在生活困難也就中斷了。我們的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窘困境地,一夜之間成了弱勢群體。我那時的心情壞極了,覺得像被人扔在水裏一樣,沒著沒落。就在這時,電視上報道了市長電話,我當時的感覺就像落水者抓住了扔過來的救生圈一樣,心裏想,政府還沒忘了我們,共產黨沒有忘了我們.一部市長電話,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有多麼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