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博物院專藏近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或新故,或還生存。這裏比盧佛宮明亮得多。進門去,寬大的甬道兩旁,滿陳列著雕像等;裏麵卻多是畫。雕刻裏有彭彭(Pompon)的《狗熊》與《水禽》等,真是大巧若拙。彭彭現在大概有七八十歲了,天天上動物園去靜觀禽獸的形態。他熟悉它們,也親愛它們,所以做出來的東西神氣活現;可是形體並不像照相一樣地真切,他在天然的曲線裏加上些小小的棱角,便帶著點“建築”的味兒。於是我們才看見新東西。那《狗熊》和實物差不多大,是石頭的;那《水禽》等卻小得可以供在案頭,是銅的。雕像本有兩種手法,一是幹脆地砍石頭,二是先用泥塑,再澆銅。彭彭從小是石匠,石頭到他手裏就像豆腐。他是巧匠而兼藝術家。動物雕像盛於十九世紀的法國;那時候動物園發達起來,供給藝術家觀察,研究,描摹的機會。動物素描之成為畫的一支,也從這時候起。院裏的畫受後期印象派的影響,找尋人物的“本色” (local colour),大抵是鮮明的調子。不注重畫麵的“體積”而注重裝飾的效用。也有細心分別光影的,但用意還在找尋顏色,與印象派之隻重光影不一樣。
磚場花園的南犄角上有網球場博物院,陳列外國近代的畫與雕像。北犄角上有奧蘭紀利博物院,陳列的東西頗雜,有馬奈(Manet,十九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的畫與日本的浮世繪等。浮世繪的著色與構圖給十九世紀後半法國畫家極深的影響。摩奈(Monet)畫院也在這裏。他也是法國印象派巨子,1926年才過去。印象派興於十九世紀中葉,正是照相機流行的時候。這派畫家想趕上照相機,便專心致誌地分別光影;他們還想趕過照相機,照相沒有顏色而他們有。他們隻用原色;所畫的畫近看但見一處處的顏色塊兒,在相當的距離看,才看出光影分明的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