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命的歌者(代序)(1)(2 / 2)

西方的自由、博愛、平等的思想也容易在他的思想中引起共鳴。既然梵我統一,人與自然統一,所以泰戈爾認為宇宙最根本的原則是和諧與協調。他之所以大力宣揚“愛”,宣揚“互信互助”,都是從這一點出發的。黛維夫人說泰戈爾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詩歌後麵的人》,第14頁)。在泰戈爾思想中也有一些樸素辯證法的觀點。他承認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時流轉變化。這樣,又要和諧,又要流轉不息,那就隻能產生一種情況,用他的術語來說,就是“韻律”。在泰戈爾的思想中,“韻律”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韻律”是打開宇宙萬有奧秘的一把金鑰匙。我覺得,他之所以竭力主張和諧和韻律,就因為他的生活中、思想中有時候缺少和諧和韻律,同許多人一樣,他的理想與現實也時時產生矛盾。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有許多矛盾,有時候如清風朗月,有時又如駭浪驚濤。他在一九二四年寫給羅曼·羅蘭的信中說:“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種經常發生的內戰。”這種“內戰”表現在許多方麵:對工人、對農民、對婦女、對暴力、對社會主義、對群眾運動,等等,都有種種矛盾的看法。我覺得這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麵性是有一定的聯係的。

就是在他熱心提倡的所謂東方的“精神文明”中,他也有矛盾。中國20年代的那一批“玄學鬼”曾處心積慮想利用泰戈爾這一方麵為自己荒謬的主張張目。但這是徒然的。泰戈爾還有另一個方麵,他喜歡科學。他曾對黛維夫人說過:而你卻喜歡羅曼司。

“我非常喜歡科學,

這些喃喃細語的被陽光照射的樹葉子,它們每一搖動都在吸收陽光,同時製造出許多化學成分。通過大自然的數不清的脈管,經常不斷地有一個什麼樣的奇跡在進行著啊——人們簡直要吃驚得目瞪口呆了。”(《爐火邊的泰戈爾》第72頁)

了解了泰戈爾的時代背景、他的生平和世界觀,才能了解他的文學作品。泰戈爾從十四歲就開始寫詩,長詩《野花》在雜誌上發表。1881年第一部詩集《黃昏之歌》出版,文名大震。以後又寫戲劇和小說,1900年寫了《故事詩》。在19世紀結束以前20多年的時間內,他寫了近六十篇短篇小說,幾部詩集,還有其他一些作品。這是他創作最旺盛的時代。到了20世紀初葉退出反英運動以後,他仍然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活動。1912年寫了《吉檀迦利》,1913年寫了《新月集》,1913年寫了《園丁集》,1916年寫了《飛鳥集》。從1919年起,他積極地參加政治活動。1921年到1941年又寫了大量的詩歌。他一生寫了近兩千首詩歌,出版了五十部詩集,寫了長篇和中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一百餘篇,劇本二十餘種,還有許多論文學、哲學和政治的文章。回憶錄、遊記、書簡等。此外他還譜了無數的歌曲,畫了將近二千幅畫。

綜觀他一生詩歌的創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他的生活分不開的。第一個階段自19世紀70年代起至20世紀初他退出群眾反英運動止。第二個階段基本上是他退出反英運動過著退避生活,一直到他再加入反英運動。當然並不是完全退避,他仍然參加社會活動,周遊世界,隻是不積極參加印度國內的政治活動而已。第三階段從1919年後直至他逝世。

現在我們就把他的詩歌創作按照這三個階段來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