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片一 3_3(2 / 2)

餘暉中柱影漸漸延長,於朱牆上徐徐移動,終歸消釋於暗夜燭火之中。

華燈初上,星星火光參差漸多,恰似煙花散落於地而不熄,繼而接連成片,璀璨耀眼,而映昊天初升之月。泛泛金光,嫵媚迷離,長安宛若一域星河。

樹林、曲徑、小橋、回廊、過堂……幢幢移動之人影,行而匆匆。

百餘人,自卓正堂起步,異路而同趨向西,至李府西牆中段卻俱無蹤影。竹林深幽,竹影似幻而微搖,久視至則目眩。

一央廳,燈火似通明,百餘筵席已備,東西兩邊朝西麵東各五十案。案上一紅綾、青瓷三碟三盤三碗,設過門香、漢宮棋、光明蝦炙、巨勝奴、單籠金乳酥、曼陀樣夾餅、婆羅門輕高麵、白龍曜、仙人臠。一酒壺,一酒樽。廳外五十案,亦如此。

竹海茫茫,與夜相接,東西兩徑火光搖曳,眾人紛至遝來。

來人跽坐,斟酒動箸。無須將進酒,皆豪飲,無論男女,左右共飲,隔空舉樽。豪言歡笑之中,滿溢相聚之愉樂,卻更似壯行之豪氣方剛。

高坐無人。將宴罷,李忠成與牛政綸才從後廳出現。

“今夜本乃良宵,應恣意娛樂以至達旦,是時爾等卻將置身滔天之險,吾所痛心不忍。無奈國之事,別無他法。但求諸位,旦暮仍見。”李忠成舉樽過其首,一飲而盡其中之酒。

“旦暮仍見。”牛政綸亦飲盡其中愁恨與豪情。

李大執事雙手舉樽,“國之事,吾等必效力盡瘁,至死不渝。請大人安心,吾等必不離大人左右,旦暮仍見。”

“旦暮仍見。”眾人同呼共飲,雄壯淩天,驚動竹林之棲禽、走獸、竹葉青。

眾人拾而拆案上之紅綾,取出其中月餅,對月而食之。之後,眾人擲紅綾於樽,其轉瞬而化為宛若血紅色之酒。眾人舉樽敬月,再互相作揖而離去。

李大執事泰安,適南,率四十人之眾。李執事泰順,趨東;牛執事衡繽,往西;陸倢茹,至北。其等各率三十五人之眾。

前廳四人,掐訣而細語,則廳中、廳外百餘案斯須即逝。

自瓏堂帶回府之木箱,隨李忠成與牛政綸至前廳。二人開之,霎時銀光迸射而出,冰冰冷冷,肅殺之氣黯淡月光。

寒光之中陳四劍,劍身鐫刻:戮魔,斬魔,屠魔,殲魔。

前廳中央,侍從心口默念,隨之地磚裂,而升一圓形高半丈直徑三丈之台。似有無形之刀,化氣而於其台麵鐫刻,須臾而顯現太極八卦圖。

四人將戮魔劍置於離,斬魔劍於震,殲魔劍於兌,屠魔劍於坎。

李忠成與牛政綸以背相對,分坐兩儀。李忠成麵朝巽,牛政綸麵向乾。

兩侍從,淩允欣、南釋翎,向東北、西南,坐於艮、坤之上,為李、牛二人護衛。

戮魔關。兩府牆垣南段,李泰安隱蔽於牆垣下,麵色紅潤,閉目,而神情自若,手握無光之長劍。四十人則分散而匿於李、牛兩府中,似樹,似石,靜立於暗夜下,絲毫不動,夜行之動物竟不知之。清風徐徐,此隅隔斷府外之喧鬧,凝滯光陰。

屠魔關。後花園,離北牆百步內,高木林立,漢柏、白榕、紫花槐、灰杉,兩府之樹木眾如屏障。陸倢茹隱於牆垣邊參天古樹枝葉之中,宛如夜鷹蓄積而待發。而三十五人相互不盡知其所在,但皆待指令而起。圓月藏匿林中,皓光穿千枝萬葉而支離,東北風拂林,葉微搖,棲鳥安詳,時有夜鶯啼鳴。

斬魔關。霄雨閣,高台三丈,其上三層,東臨晴雨池。李泰順於頂層,憑欄而瞰臨池水。三十五人,分三行列而守於每樓層內,於門扇後正立麵東,儼然如軍陣。東風皓月下,水波粼粼映月。

殲魔關。一語驚波亭,在水中央。牛衡繽端坐亭中,凝視手中玉壺,桌上一夜光杯盈盈涼酒。其餘人皆不知蹤跡,或水中,或簷下。靜水似銀鏡,秋月沉浸其中,映照銀河萬物,卻無人影。

李府、牛府,上天如雲似霧,煙塵滾滾,紫光隱隱。

刑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