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為宋魚水的審判工作拓展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開闊的思路,同時她在實踐中孕育和培養了獨特的司法審判視角,站在了審判的實踐前沿。
一次,宋魚水承辦了外地某商貿公司訴北京某公司經銷權糾紛案。這個糾紛曾在媒體報道,社會非常關注,可當時對經銷權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判例做借鑒。宋魚水針對案件焦點問題,翻閱相關資料,多次和同誌們一起研討。為了獲得充足的依據,她多次向工商總局法製處、煙草專賣局等單位進行調查谘詢,向專家學者求教,到圖書館查找國外判例。最後,憑著多年來的審判積累,以及對立法精神的把握和理解,她大膽地依據該案涉及的法律原理、商業慣例、案件事實做出了裁判。
該案的審理得到了旁聽的北京市各委辦局60多位領導好評。在長達6000餘字的判決書中,宋魚水開創性地將喪失商業信譽作為解除經銷權的法定事由,用法律原則作為裁判的依據,並將證據質證與認證等寫入判決,對判決書體例進行了創新。這份判決書,被全國許多法院作為範例,此後頒布的《合同法》,明確把誠實信用作為基本原則。
有一段時間,無效合同糾紛案件較多。在審理中宋魚水發現這類案件有一個特點,即:相當一部分當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合同。如果簡單、機械地全部作為絕對無效合同處理,不利於保護業已形成客觀存在的經濟利益,不利於經濟發展。於是,她提出這樣的新觀點:保護經濟效益是司法公正本身的應有之義,既然這樣的無效合同已經履行,隻要當事人雙方都是善意的,且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製性規定,那麼已經形成的客觀經濟利益就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在辦案時,她堅持不全都按無效合同處理。特別是形式上無效的租賃合同,超範圍經營案件等。同時,針對無效合同的一些立法與司法問題,她結合司法實踐進行係統總結,以《無效合同的認定和處理》為題撰寫了論文。此文的發表,在法律界引起關注。
在一起商標分割案中,宋魚水開創性地采用了拍賣的辦法,既巧妙地對商標進行了分割,又讓該知名商標“活”了下來。
海澱法院的周院長說,海澱區法院很多年輕人都樂於學習鑽研,下班後、節假日,總有一些人還在辦公室忙碌。知識產權庭的年輕人尤為突出,宋魚水是他們中最突出的一個。他們的論文在全國獲獎,判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與人合著的專業書籍受到學界關注。他們每周的英文案例講解,成為海澱法院學術氛圍的寫照和工作亮點。
我要成為普通人的驕傲
盛名之下,宋魚水最擔心的是榮譽的到來會打破生活的寧靜。她愛說的一句話“法律人要甘於寂寞,要始終保持一份內心的平靜。”她孝順父母,熱愛家庭,她堅持在家人需要的時候,要守在身邊。
《法製日報》資深記者李鬱采訪過宋魚水,他說,宋魚水是屬於那種有才能,沒脾氣的人。她善於思考,有思想,對司法有自己的見解,樸實,不說大話,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
記者們問,麵對獲得接踵而來的榮譽,她最感激誰?
宋魚水說,榮譽來之不易。感激領導就不說了,顯得好像在拍領導。我首先感激我的父母,他們給我上學的機會,把我培養成為一個法官。到單位後,我感激很多比我年長的同事,以前的老庭長等,是他們讓我看到了奉獻的力量。我感激我所有的同事。我成為先進,當了模範以後,幾乎是把所有同事的功勞都“偷”過來了。其實在我榮譽的後麵,有很多的人做出了貢獻。
記者們追問宋魚水,當了模範後,跟周圍的人是不是難以相處?
但宋魚水並沒有覺得跟同事相處有困難。她的同事說,宋魚水這個人非常謙和,非常溫和友善。宋魚水說,我不覺得自己獲得了巨大的榮譽,這個榮譽是屬於海澱區法院的,我還是我自己,我不包裝自己。我認為人與人應該互相尊重,從職業角度來講,你每天麵對同事、麵對當事人,你沒有理由要求他們適應你的脾氣,他們不是你發火的對象。
關於自己的形象。宋魚水說,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評價我。庭審時,我會仔細傾聽每個人的意見,但是事後就不在乎了。事後的評價已經於事無補,對案子的判決已沒有意義。如果斤斤計較事後評價,就是對自己判斷力的侮辱。我不想積累評價,不想活在別人的目光中。我會按自己的想法發展自己。
我希望人和人的關係單純一點。每個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事業,不要把心思和精力糾纏在小事情上,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事業上,放在享受生活上。
我工作最大的動力是為普通人辦事。
我很讚賞我的一位同事說的話:在茫茫的人海中,你就是茫茫的人海。
我想成為普通人的驕傲。
(作者係人民網記者梁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