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區人的故事(1)(1 / 3)

邱華棟

邱華棟,男,1969年生於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峽縣。16歲開始發表作品,18歲出版第一部小說集,1988年被破格錄取到武漢大學中文係。1992年畢業後在《中華工商時報》工作多年,後為《青年文學》雜誌主編,目前在人民文學雜誌社工作。

蛙人與飛行員

因為社區靠近航空港,所以陳明洋就買下了頂層帶平台的那套房子,為的是可以經常坐在露台上一邊喝茶,一邊看到幾公裏外的機場上空飛機起落的情景。

那一刻之前好像沒有任何征兆,從地平線上突然緩緩地升起了一架飛機,它掠過早晨的太陽的一刹那會帶來一團黑影,就像是瞬間的太陽黑子,這一刻讓他沉醉。

作為飛機駕駛員,他喜歡看到飛機起飛,那一刻是飛機駕駛員精力最充沛也最集中的時刻,就像他每一次駕駛飛機起飛時,緩緩推動操縱杆,飛機像一團濃重的雲脫離地麵的時候,他都會感到陶醉。

幾年前他在軍隊服役的時候開的是戰鬥機,如果說戰鬥機像是跑車,那麼航空客機則完全像是空調大巴了。行裏人都知道,當過空軍飛行員和由航空學院畢業的學院派飛行員,在駕駛客機的時候風格迥然不同。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在降落的時候,當過空軍的駕駛員會快速而連續地讓飛機像下台階一樣迅速下降幾千米,而地方學院派駕駛員則把飛機開成平緩收線的風箏。因此旅客一定不會喜歡空軍駕駛員的做派,那種失重的感覺就像是從懸崖上掉下來,掛在了一棵樹上,還沒抓穩,又繼續下墜。

所以他駕駛飛機時特別注意下降時不能像開戰鬥機時那麼猛,以免讓旅客在瞬間失重時心裏慌亂。因為在空中人們的內心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而駕駛著這具“飛行的棺材”的他掌握著機上所有人的性命。他和所有駕駛師都知道,幾乎百分之九十的航空事故都是在起飛和降落時發生的,因此那一刻要格外小心。

所以,當他一身便裝坐在自家的露台上,看幾公裏外的航空港每隔幾分鍾就會有一架飛機起飛,判斷飛行員的性格與技術水平就成了他的業餘愛好。

他今年29歲,體魄強健,精力過人,但他還是單身一人,母親再三催促他應該成家了,但他說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

除了他期待的那個女人,實際上他一見鍾情的東西是大地。那還是在幾年前他獨立駕駛“殲”字係列的戰機飛入高空的時候,視野就全變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在他的眼前變成了微縮景觀,大地之美隻有在天上才可以完全領略,就像地球之美,隻有到達月球的宇航員才能發現一樣。

因此他想找到他當初一眼看見大地時的那種感覺的女人。實際上有不少空姐喜歡他,但是他覺得沒有從她們中間發現可以降落的大地,因為她們也總是在半空之中。

可那天他去海底世界看熱帶魚的時候,他看見了那個女蛙人,一切就都變化了。

那是一個雨天,細雨蒙蒙中彌漫著一種傷感,他一個人去海洋館看熱帶魚。因為是個雨天,海洋館裏沒有多少人,或者說熱帶魚比看它們的人要多多了。去海洋館是陳明洋的一個愛好。他一直夢想能做一名海軍,因此,親近海洋一直是他最喜歡的事,包括每年的夏天帶薪休假日中,他都要去青島或海南島的度假村洗海澡。他每飛到一個城市,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他都會去當地的海洋館觀看那些熱帶魚。那些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在他的眼前構成了一個無比奇幻的世界,使他體會到和飛機飛入天空時的陶醉一樣的潛入大海的奇幻世界的沉迷。

然後,他在海洋館和一個女蛙人相遇了。

這完全是不經意的,他一抬頭,看見巨大的水箱中有一頭小型白鯊正遊過觀賞窗,而且,他還看見有幾條很小的白鯊幼魚,攀附在這條白鯊身上,晃晃悠悠地被帶著走。令他眼花繚亂的海色蜂擁而去,又蜂擁而至,從海水深處遊來了一個女蛙人,她是來給魚喂食的。她穿著一件深藍色潛水服,戴著鑲黃邊的潛水鏡,頭發也包在了潛水帽裏。她的身材很好,就像一條魚,包裹著她的潛水服描畫出她流線型的身體。她手中拿著一些小魚,然後把它們一條條在水中拋開,一些食魚的海魚就開始瘋搶,甚至有兩隻海龜也來湊趣。

隻有很少幾個人在看她表演,因為這是一個下雨天,來海洋館的人很少,不會有太多的人觀看蛙人表演。可蛙人實際上也沒有表演,她不過是例行喂魚的職責。她的身體和那條小白鯊差不多長,但她的身體更柔和、也更靈動。然後,她趴在觀賞窗,隔著玻璃,看見了正在注視她的他。這一次的對視大約有一分鍾。他覺得自己的心跳突然加速了。

“過去我在表演時,根本看不見有多少人在看我。但那天,我看到了你的影子,健碩而又高大,正愣愣地看著我。”他們認識之後,這個叫曾妮的蛙人對他說。

“我看見你第一眼,就愛上你了。可能是我太喜歡海洋了,你在水中遊泳的樣子,就像一條美麗的魚。那條小白鯊為什麼不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