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老人熱情地告訴我們:八百裏武當山已經變成國家的牧場。他們從新疆購來了種羊,從河南購來了種牛,從內蒙古購來了種馬。將來,崎嶇的山道將改為電氣纜車上山下山。到那時,這武當山,將興建毛織廣、牛奶廠、肉類罐頭……
這個老紅軍送我們走出磨針井的時候,一邊殷勤地給我們指路,一邊抱歉地說:兩年前我還領著大夥修劍河水庫,跑遍八百裏武當山劃分牧場。現在,多長兩歲,腿就有點不吃勁了。要不,我得陪你們上金頂!
老紅軍講的當年紅三軍的戰鬥事跡,他的忠於工作與對未來的理想,久久地激動著我們。我們滿懷喜歡,不知疲倦地翻山越嶺,繼續向前走。
山高太陽落得早。在餘輝中,我們來到晨旗山下的紫霄宮。紫霄富在高山峽穀裏,轉過崗巒,才突然呈現在眼底。滿樹白花的橙蘿樹,掩映著碧琉璃瓦的大殿,顯得非常幽靜。
整天盤行山道,已經夠累了,但一到紫霄官,卻令人在莊嚴的感覺中精神倍增。我們首先巡禮當年賀龍元帥住過的父母骰。父母殿在大殿後邊,兩層樓閣,背靠危崖聳立的展旗山,賀老總當年住在樓上,至今桌椅猶在,簡樸莊穆。遙想當年這個勞動人民英雄之子,在艱危困苦的歲月中住在父母般,背負展旗山,為全國辛勞度日的父母爭翻身,為祖國的未來展開戰鬥的紅旗。撫今思昔,能不令人在振奮中感到革命事業締造的艱難!
向導同誌告訴我們紫霄富產奇花異木。在薄暮中,他領著我們到處尋找滁了杉林和滿樹白花的鬆蘿樹,在淡青的餘光中像碧玉簪和銀釵插空之外,我們果真發現了黑牡丹、丹桂和術瓜。黑牡丹已經開敗,丹桂飄香的季節卻還沒有到來,隻有木瓜結實累累。據說,這些奇花異術,是當隼紅三軍開拔後,山裏人民為了紀念紅軍戰士,費盡心血從別處移栽來的,正因為紫霄官是當年紅三軍的司令部,山中百姓年年來看花木,借此默數年月,盼望紅軍的歸來。牡丹年年開放,丹桂年年飄香,術瓜年年結實,終於這一年到來了,紅旗牢化作姥姥,在這井邊磨鐵杵。他奇怪地問她磨鐵杵幹什幺,姥姥回答說要把它磨成繡花針。真武一聽,頓然丁悟,重複入山苦修。
現在殿閨裏還保存一尊姥姥的銅像,手拿鐵杵,頭微偏,作含笑對答狀,栩栩如生。
看,這裏還有兩個鐵杵,就像炮彈!一個老人指著立在殿腳的已經被人摸得光溜蓿的鐵杵,對我們說。
紅軍爺爺,你不看牛啦?一個正在打掃庭院的小姑娘叫道。
牛戀水草,跑不了。老人說。
我們驚奇地打量了一下老人。他穿著粗藍布褂子,腳踏草鞋,濃眉突出,手拿白銅短煙鍋。雖然年紀很大了,但骨格硬朗,眉眼間還帶著一股英氣。
你怎麼喊他做紅軍爺爺?我悄悄地問小姑娘。
他本來就是賀龍元帥的老紅軍呀!小姑娘好像怪我怎麼連這也不知道。
我們能碰上賀龍元帥當年領導的老紅軍,真是意外的驚喜。
當年紅三軍司令部就設在上麵的紫霄宮。要不是我看這一大群牛,真想練練腿勁陪你們上去看看。老人雖然抱歉地說,但可以看出他總想把當年艱苦鬧革命的事告訴兒孫一輩的心情。
我們圍著老人坐在一棵老鬆樹下,一邊望著滿山滿穀吃草的牛群,一邊擺談。
觀世音到底沒能把鐵杵磨成繡花針,我們卻把繡花針真的煉成了鐵杵。老人吸著煙鍋,眼光深遠地望著四周的固地插上了武當山。
夜幕降落,山中圓月皎潔。月光如水,浸滿大殿、花草和山林泊天看武當山的蠟燭峰香爐峰遠在雲海,如今在明月下,山影幢幢直擠到跟前來。
雖然山高夜寒,但我們舍不得離開殿前的石欄杆。我們圍坐著跟一個老農聊天。
據說當年紅三軍政治部曾經給紫霄富留下一副對聯。上聯是:偉人東來氣盡紫;下聯是:樵歌南去雲騰霄。兩聯的最末一字,台起來就是紫霄。這副對聯不僅刻劃,當年革命者的心懷壯誌,而且也是對今天光輝現實的預言。
月光皎潔,照滿窗頭。我們望月遐思,久久不能入睡。
山間的黎明鳥聲聲催人早起。今天我們要上武當山最高的金頂。向導同誌說紫霄官離金頂雖隻有二十五裏,但山高路陡,攀登吃力,抵得上百裏。我們隻好趁曙色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