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竹溪--巴山夜雨(3 / 3)

從泉溪到豐溪的路上,在猴子坪,走過山溪的小木橋,到了九春嫂的家,她家後山坡上就有黃連棚。

黃連棚,高一米多一點,每柵三畝,高產的,一棚年產黃連七百斤。

金頂山和大營盤海拔高,生長黃連,黃連是一種涼性藥,敗火、清熱、,消毒,喜寒不喜溫。

黃連三月開花,立夏撿籽,冬天撤播在雪地上,化雪帶進泥土中,來春發芽。

黃連葉翠綠如雛菊的葉子,花細如金黃的穀子。黃連二月起花苔,三月是盛花期,給青蔥的山林帶來美麗的春色。

黃連籽小,冬播後隨者白雪的融化進入黑色的土中,孕育著小小的生命。而到了又一年的春天,黃連發芽,點點沁綠,像滿天繁星。

黃連要陰涼,生長在棚中,隻能見到花花的太陽。

黃連的生產環節既複雜又細致:采籽、下秧、扯草、砍棚、倒樁、拉架、關門插鎖、打廂、管理,秋九月收連。

黃連有佛手連和雞爪連兩種。雞爪連像金雞黃爪,佛手連如佛手豐潤。雞爪連貴重,佛手連更是珍貴。

人們佳譽黃連為藥中黃金。

泉溪和豐溪這一帶,群峰崢嶸,峭壁聳立,危崖高懸,怪石嶙峋。就在險惡的環境中,社員們開墾坡地,種植黃連,是有名的黃連之鄉。

立體型生產

我們知道大山區有立體型氣候,因為海拔每高一百米氣溫就降低零點六度。而在豐溪山中,還出現了一種奇異的立體型生產。

山區的農民說得好;黨引路,政策指路、還得自己會走路。

立體型生產,就充分體現了山區特定環境中生產致富的道路。

社員方吉同就是屬於會走路的一個。他動腦筋,想辦法,首創立體型生產。

方吉同在兩分自留地上巧妙地進行了多種經營。

他家門前的這兩分自留地,簡直是描龍繡風。他用粗糙的但卻又靈巧的雙手在一米多深的土層種了山藥。又在半米深的地!種,天麻,而在地麵上架了木耳架。同時,在坡地邊角棱棱坎坎上栽了五月桃。

方吉同從深深的地下到高高的空中都種了經濟作物,這不就是立體型生產嗎。

現在,方吉同家門前兩分自留地的山藥,已經布滿了尖角形的山藥葉子,那霜前仍保持綠色的葉子正在迎風飄動;而那天麻在吸收埋了木棍產生的蜜環菌養分,生長得很快,像一個個白白胖胖吃奶的嬰兒;而地麵上每架由五十筒花櫟木堆成尖塔彤的許多木耳架,正在生長木耳,像一大群可愛的黑孩子,在閃動著明亮的小眼睛;而那地邊棱坎上的不少棵五月桃,到了來年春天,將是桃花競開,紅霞滿樹。隻要到了五月端陽,這種紅嘴綠身的良種桃子,就將大量上市。

有心的人替方吉同這種立體型生產算了一筆賬,他家單從速兩分自留地裏一年就有一大筆收入。

方吉同微笑地點頭,這筆賬他自己早就心算過了。

小水電

在豐溪,西米河流於亂石間,水色澄清,浪花激濺。依山生長在崖壁上的野樹,枝條倒掛河麵上,受到水風的衝擊,枝搖葉舞,百態千姿。

豐溪,是鄂西北最邊遠的小鎮,和四川巫溪接壤,翻越幾座山頭,就是長江之濱的川東。

在西米河下遊泅水關附近,有一座小小的水電站。

唐朝薛剛曾在鄰近的古房州紮寨練兵,傳說泗水關就是薛剛反唐率兵攻打長安路過的一處險關。這曆史的傳說,使人聯想到那閉塞的榜歸香溪出了一個昭君,這座小小的水電站奇跡一般出現在泗水關邊,就像這荒涼的邊寨也出生了一個冰清玉潔的美女似的。

這微型水電站,開頭隻發兩個半千瓦的電,隻能照亮山村的!家八家茅舍和石板屋;到後來,發展到發電七個千瓦,也隻能開動鋼磨磨麵,磨包各;麗現在,已經發展到發電二百五十千瓦,不僅興建的木材加工廠響起了昂揚的電鋸聲,而且還照明了全豐溪鎮的學校、商店和旅舍。

點滴的山泉彙成西米河,西米河彙入堵河,堵河}入漢水,漢水彙入長江,長江奔流人海。而豐溪發電二百五十千瓦的小水電站是連結著發電十五萬千瓦的黃龍灘水電站、發電九十萬千瓦的丹江水電站和發電幾百萬千瓦的葛州壩水電站,以及將要發電幾千萬千瓦的長江三峽超世界的巨型水電站。

浪濤滾滾的大河長江是由涓涓泉水彙流而成的,輝煌燦爛的燈山光海是由萬點燈光輻射而成的。

千條水流歸大海,萬丈光芒照中華。這就是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祖國麵貌的寫照吧。

原載《時代的報告》1983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