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竹溪--巴山夜雨(2 / 3)

楊巧生為人忠誠,生活樸素。他細心、精幹。人民設有辜負他的刻苦努力,黨讚揚他的才智。現在,他被選為竹溪縣的副縣長,年輕人挑起了更重的擔子。

雙竹嗣

竹溪縣的泉溪和豐溪,與阱川巫溪山連山、水連水。在去泉溪和豐溪的路上,群峰奇突,聳立無際,有雨山戴帽,無雨起河罩,高山無雲,正是大晴天。就在這晴光萬裏的叢山中,有一個小小的山莊叫做雙竹園。

雙竹固有一家農戶,門前生雙竹。這奇異的雙竹,是竹筍出土後,一根竹子分權成了兩竿翠竹。竹節疏朗,竹時青青,迎風蕭蕭,搖曳多姿,幾百年前,這裏產生過一株雙竹奇跡遠近傳聞那時正值五穀豐登,認為雙竹的出生是山區的一件大喜事。後來,雖然那株雙竹早巳枯死,但幾百年來這地名仍相沿叫做雙竹園。現在新的雙竹出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山區農民喜掛眉梢,喻為國泰民安的吉祥之兆。

黨的十二大剛剛開過,雙竹園山莊的社員們更加珍愛這株雙竹,他們細心愛護,怕野獸侵擾,用荊條棘枝密密地把它圍起來。

季候雖是秋天,雙竹依然青翠。雙竹在風中輕輕地搖曳著,好像它懂得人情的溫暖,在日午的陽光下閃著生命旺盛的綠光。

在四周山上黃色野菊花和紅色刺梅果的相映中,雙竹顯得更加翠綠。

有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在山林中反複地這樣歌唱,雙竹青青,雙竹青青!

老刀手

在泉溪和豐溪之間的老高山上,雲遮霧繞中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割漆老刀手何自保。

何自保現年隻有三十九歲,但他從事割漆已經二十年了。他為人忠厚老實,年年穿一身被漆沾得硬梆梆的殼衣。

漆,是塗料之王。竹溪出產的生漆是大術漆,量多質優,被編成歌謠唱遭:漆好像清油,照見美人頭,搖動虎斑色,提起牽金鉤。在國際市場上號稱名牌竹溪大術一。

一般刀手隻能年割生漆百斤左右,而老刀手伺自保一九八一年割漆三百二十七斤,一九八二年增加到三百三十斤。用煎盤去掉水分純度高達百分之七十左右。

漆樹生長在高山老林間,何自保割漆的老高山雲雨蒙蒙,莽莽蒼蒼,幾十裏無人煙。他身背防護猛獸的獵槍,手拿小銅錢嘩嘩晌的嚇蛇鑽棍四月就上山砍除通往漆樹林路上的荊棘,端陽開刀,一年幾乎有半年時間單獨生活在寒氣逼人的高山上。

何自保在高山上,住的是幹腳落地的漆柵,割漆時隨身帶的是一把漆刀、一個漆桶,一個掛籃,一小口袋炒包各。黎明前三四點鍾,文章鳥一叫,他就攆著露水去割漆,傍晚聽見太陽落了鳥的叫聲才回漆棚過夜。

野生大木漆樹又名高八尺,七八月是剖潦的黃金季節。漆樹生長十到十五年才能開刀,何自保每天要割一百多株漆樹。漆樹生滿青苔,有的生長在懸崖邊上,下臨千仍煙穀,他像一隻雄鷹,淩空飛翔,熟練地爬上漆樹,一刀不停地割。他技術高,刀痕整齊,不傷樹筋。割後不久,隻見乳白的漆漿一點一滴地沁出,慢慢地流進了鐵樹葉卷成的小繭子裏去。每個刀口的漆漿流盡了,隻有手指那麼一小砣,何自保高速割漆,一天也隻能割漆四斤,真是百裏、千刀、斤漆嗬!

老刀手何自保割漆名聞巴山夜雨區。中秋節後割漆快收刀的時候,忽然從隔山隔水的四川巫溪縣來了兩個客人。何自保還在山上,女人好說話,客人先從主婦身上打主意。伺自保原籍巫溪,這兩個客人向何搜攀同鄉!當他們打昕出和何自保還有點親戚關係,就又熱乎攀起親戚來了。

原來這兩個客人是私販子。早就知道何自保漆刀底下出好漆,趕快跑來兜生意。

何自保剖漆收刀剛從高山上回到家裏來,私販子就跟他稱兄道弟,向他談生意,並且立即拿出一大疊十元票麵的大鈔來,在何自保麵前晃了叉晃,聲言不惜出大價錢,元一斤收購他的生漆。可是何自保板起臉孔說:我的漆隻賣給國家!

十元一斤,三百斤漆就可以賣三千元,而賣給國家,一斤漆五六元,要少收幹把元。

何嫂對高價賣漆有點動心,可是丈夫開導她說,自己的父親、叔父年輕時從四川巫溪流落到這湖北竹溪,替地主割漆,連包穀也吃不上,父親餓死,叔父失蹤。眼下他們家裏生活好了,不能忘記共產黨!

主婦終於把兩個私販子趕出了家門。

何自保叫來了小舅子和女婿,三個人一齊挑著三百三十斤的三擔生漆,穿雲駕霧,盤山過嶺,下山到收購站去了。

黃連棚

即使零下二三十度,黃連也不會被凍死。

泉溪和豐溪這一帶高寒山區,正適宜種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