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宮和玉佛寺是曼穀最著名的勝地。第二天,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去遊覽。
金色的太陽一清早就照臨曼穀。曼穀醒來,神采奕奕,樓台明麗,花樹紅鮮,晴光萬裏,空氣清新。這是泰國旱季的天氣特征。
我們到達大王富和玉佛寺的時候,已經是紅日當頭,大地被烤曬得熱浪騰騰。
我們像魚兒嬉遊在金波銀浪中。大王宮雪白的牆基,金飾的屋頂,重簷疊棟,金碧輝煌。這裏,體現了中秦兩國悠久的曆史和共同的文化口宮門口的一對石獅子神態莊嚴,宮內側的一對大石壇造形優美,鋪砌宮院的石板整潔耐磨,這些都是從中國運來的。還有,官裏的尖形樓閣和琉璃塔上用碎瓷嵌鑲成的美麗瓷花,也是從中國運來的。在明代,泰國就和中國通商。遙想當年,從暹羅灣到廣州灣,千裏海程,航行艱險。但中泰兩國人民自古不畏大海的險阻,乘風破浪,不絕邦交,當時,海船渡海,浪大船輕,泰國商旅就在船艙裏壓上石獅、石壇、瓷器、石板,使船行平穩,平安歸來。
大王宮是曼穀王朝迄今九世王生辰之日受朝賀的地方,殿宇巍峨,莊嚴肅穆,最令人注意的是,殿內有兩麵大理石屏,一畫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一麵象征福祿壽的靈芝、鹿和古鬆。這是再次說明泰國和中國同一文化淵源的有力例證。
大王富有一種花樹,花大如杯,色淡黃。泰國人稱它為苦花。這種花樹老百姓家裏不種,隻有王官和寺廟種它。泰國人尊重國王,禮敬佛祖,相傳王富、寺廟栽種苦花,此中頗有含意,意為國王愛民如子,佛祖保佑蒼生,甘願承受民間的疾苦。
大王宮和玉佛寺相連。玉佛寺尖塔淩空,金色塔身上嵌鑲彩貝,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富麗堂皇一天正是休假日,大王官和玉佛寺人如潮湧有從世界各國前來的旅遊尋歡者,有曼穀前來禮佛的虔誠的市民,語言不同,膚色各異,但談笑聲中充滿了歡樂之情。
最引人注目的是,玉佛寺入口處,左右樹立兩尊巨型塑像,手拄鋼鞭,暴目獠牙,稱之為魔,是護法正神。而尖塔之下,有不少金色的象形人首鳥身的神鳥,精雕細刻,羽毛分明,神態優美,輕柔多姿。魔的淩厲,神鳥的柔和,形成強烈的對照,充分表現泰國佛教藝術的魅力。
玉佛寺的佛像,呈碧色,是以翡翠雕成的,油亮滑嫩,給人一種至善至美的感覺。
曼穀花木繁多,終年常開,色彩異常豔麗。除了三葉花和金鳳花之外,幾乎都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們從玉佛寺驅車路過王家廣場,來到兩岸繁花如錦的湄南河畔的酒樓,參加曼穀的社會名流為中國作家代表團舉行的盛大午宴。我們第一次嚐到了又肥又嫩的白鯧魚和又香叉甜的術瓜。
提起泰國的瓜果,幾乎一年到頭都有。泰國地處熱帶,不分什麼春夏秋冬,隻分旱季和雨季,即使是雨季,也是一陣雨一陣太陽。因此,一年十二個月,月月瓜果常鮮。我們每天回到帝國飯店,在房間裏總是擺著一盤鮮果,橘子、葡萄、菠蘿、香蕉、芒果……這些鮮果是經過消毒後,罩上塑料紙,用竹簽撐成塔形,縛上紅綠帶,帶子上拴一張硬紙片,紙片上印有祝君健康或生活愉快之類的祝辭。當你坐下來品嚐這顏色豔麗、味兒鮮甜的佳果的時候,你會感到異國情深;同時,你會想念起自己的祖國。中泰兩國雖遠隔蒼海雲山,但雲山遮不斷兩國兄弟的情誼,蒼海隔不斷兩國兄弟心連心……
原載《長江日報》198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