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沉冤穀(2)(1 / 3)

“1643年,張獻忠攻下武昌後稱帝,建立大西政權。清朝文人趙吉士在《寄園寄所寄》中記載說,張獻忠將楚王朱華奎塞進竹轎,拋入湖中溺死,自己則‘盡取王宮中金銀上百萬,載車數百輛’。次年,張獻忠帶兵入川。這家夥在四川可沒幹什麼好事。”白藥師說。

“張獻忠屠川難道是真的?這張獻忠是不是人格不健全或者心理變態?”胡工對張獻忠“屠川”一事,倒也懂一些。巴蜀地區的人,對殺人魔王張獻忠多半還心有餘悸。

“有無聊人士估算過張獻忠的寶藏,據說他至少擁有千萬兩白銀。明末一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三百元人民幣,那時候,他擁有相當於三十億人民幣的財富。如果現在找到這筆寶藏,估計是好幾個三十億了。”阿真頓了頓說道。

“張獻忠這渾小子一輩子就幹過兩件事:殺人,搶錢。除了屠川之外,張獻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對象上到皇室官紳下到普通百姓。清人劉景伯在史書《蜀龜鑒》中記載,張獻忠從各州郡的富商大賈處掠取的錢財,少則數千兩黃金,多則上萬,拿到錢後還會殺人滅口。其行為之暴虐,可謂空前絕後、毫無天理與人道可言。”白藥師笑道。

“若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藏十兩,本人剝皮,斬全家。可見張獻忠的的確確是一個大守財奴。據史書記載,他曾在成都舉辦鬥寶大會,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他說他的二十四間屋子擺滿奇珍異寶、金錠銀錠。這人斂財有道,也難怪那麼多人想找到他寶藏的下落。清朝皇帝都曾經設下勘察局專門負責尋找他的寶藏,後來的四川督撫也好軍閥也好,就連英美人士、日本人都曾覬覦過他的寶藏。”阿真補充道。

白藥師和阿真你一言我一語,言語上似乎有些誇張,胡工這愣小子已經說不出話來。我心裏麵琢磨著,他們所說的倒也有這麼一回事。不說別人,成都便有不少專門尋找張獻忠寶藏的秘密考古組織。有些人花了大半輩子也沒有尋獲關於張獻忠寶藏的皮毛。我隻想說,張獻忠的寶藏太縹緲了。

張獻忠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也就是1606年,他是陝西延安人。根據《明史》記載,他身材魁梧,臉形稍長,麵色微黃,留著及胸的長胡子,聲若巨雷,人稱“黃虎”。他性格桀驁不馴,曾在延安府當捕快,不過,他並非安分守己的人,曾屢犯軍法。

1630年,恰逢明末亂世,宦官當權,民不聊生,張獻忠追隨義軍首領王嘉胤起事。王死後,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屬一股起義軍。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故分裂,李自成進攻黃河流域,他則率部進攻長江流域。隨著起義力量的壯大,李自成自稱“闖王”,張獻忠則自稱“八大王”。

張獻忠為人極其狡詐,極難對付,明朝對他軟硬兼施,先是許給他高官厚祿,想著招撫他,後又對他多次圍剿。當然,這人極為反複,被招安後又反叛,很不容易剿滅。在武昌稱王之後,他便入川,曾經有流言說他攻陷成都後,部下報糧草不足,他便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最困難的問題,那便是殺人。這人心狠手辣,殺百姓,殺傷兵,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靠著這股狠勁在明末清初也叱吒一時。

“這山穀,我懷疑跟張獻忠有著不少的聯係。”談論一番張獻忠之後,白藥師便帶著我們往山穀裏走去。沒有走多遠,我們便發現地麵上出現無數個洞孔。地洞洞口大小能容一人。仔細看去,這些洞口大多是盜墓洞,估計是盜墓賊所為,而且泥土還很新,估計挖洞的時間就在最近。我們看著白藥師,白藥師伸手指著一處茅草,冷笑道:“你們看,那邊有個碑文!”

我們走到茅草麵前,撥開茅草,這裏麵竟豎著一塊高約半米的碑文。這碑文是用花崗岩雕刻成的,正麵很樸素地寫著一行字:“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我不由得一愣,這便是傳說中的“七殺碑”嗎?這碑文怎麼會在這裏呢?傳言“七殺碑”是記錄張獻忠“屠川”惡行的詛咒之碑,我小時候看過舊派武俠小說家朱楨木的武俠小說《七殺碑》,對於張獻忠的這塊“七殺碑”印象深刻。隻是活了這麼多年,也做過不少的曆史文物研究,我一直認為這是世人捏造的,沒想到“七殺碑”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