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婚(1 / 2)

大央,東方禮儀之邦,文士仁臣數出,商賈大家不盡。

明宗在位,勵精圖治,河清海晏,盛世昌明。

萬順五年,京城起了一件喜事。

\"話說陸家少爺可算是娶妻了,這他再回了這門親事,那這被他拒之門外的姑娘小姐們的轎子,都能坐滿東街了。”

人群中一個尖銳的大嗓門突然扯了開,引得身邊眾人一陣大笑。茶樓上座的幾位穿著講究的小姐也聽見了這調笑,不由得一陣麵色陰鬱。

眾人瞧去,說話的正是東街上出了名的大嘴林嬸子。家裏做的是牛馬生意,她倒從不照看,平日裏就好拉人扯個閑道個話的,說的是私家事,可偏嗓門大的驚人,誰家的房後事若是被她聽去了,便是整條街也都知道了,因而得了大嘴的名。

街裏坊間倒也都熟悉她的性兒,那陸少爺的事兒也都是坊間常談的,因而聽她如此說倒也是笑笑就過去了,大家都一門心思等著迎親隊伍。

不過,林嬸子身後的一個粗布婦人卻甚是好奇,扯了扯她的衣袖。\"這位妹子,我是個遠道兒來的,今個兒剛到京城,想長長見識,妹子可能與我細說說?”

原來這婦人是打鄉下奔親戚來的,剛入了城問了路,親還沒來得及認就被這大幫哄的人群擠到了街口,人挨人的動彈不得。

她本來尋思這大陣仗,興許是皇帝公主巡個街大家迎個駕啥的,想著能見著這皇親國戚也算沒白來趟京城,就也不急著走和眾人一樣踮著腳四處張望了起來。沒成想聽前麵這妹子嗓門一扯,竟隻是家少爺成親,這場麵……當下便吃了一驚,咂起舌,果真京城就是京城啊。不過雖說沒能見著皇家人,但這熱鬧來都來了,陣仗還這麼大,可得知道個前因後果,到時候回鄉下也好跟村裏的婆子們顯擺顯擺,於是便拽了那熟地的嬸子問了起來。

林嬸子可是個話匣子,說話痛快,剛才眾人笑罷都不見理睬,本就有些泄氣,這突然冒出個鄉下佬跟她打聽事,她可是樂不得的跟人說去。\"你這來的可是忒是時候了,正好趕上陸家獨子陸彥軒娶親啊!這可是難得的大喜事,京城打新帝即位可是好幾年沒這麼熱鬧了!”

\"這陸家可是啥皇親國戚?\"她雖是打鄉下來的,但家裏做茶館買賣還算興旺,可也沒聽說過這麼大陣勢的嫁娶。

林嬸子聽她這麼一問,就知道她當真是鄉下來的,竟連陸家都沒聽說過,止不住哈哈大笑。\"皇親國戚算個啥,擱陸家門口人家都不稀的要啊。”

那農婦自知自個兒見識少,倒也不在乎讓林嬸子調笑,訕訕地問。\"那是個啥樣的人,擺的出這麼大排場啊?”

見她一臉好奇,林嬸子止住了笑聲,話匣子就此劈裏啪啦的扯了開。\"這陸家啊,可是京城出名的主兒,祖上世代當官兒,輩輩清廉,生的兒子俊女兒美,才華了得,皇上看重,百姓也擁護。”

\"可到了陸兆昌陸老爺這一代,不知怎地突然就棄了狀元郎的官,在京郊買了塊地開起了書院,轉做了教書先生,而那時還是老皇帝在位,竟然毫不反對,還把太子爺也就是當今聖上也領到他那書院,讓陸老爺當先生,親自授教。這京城裏的名門貴族知道了,可是一通震驚,心知老皇帝的意思,便連忙也把自己的孩子送了去,央陸老爺一同收下。”

\"自此這陸家書院可就出了名,引得這各地凡是有權有勢的,都搶破頭的爭陸老爺手下的那十幾個生員名額,要把孩子往裏送,天底下凡是識個字念個書的,沒人不知道\'景群書院\'這四個字。後來老皇帝仙遊,太子爺登了基,更是感激當年陸老爺的教導,對陸家的恩寵有增無減,時常召陸老爺入宮麵聖,還三五不時地賜個地賞個物的,眼瞧著陸家越來越發達,這些個達官顯貴怎麼坐得住,大家小戶都爭得頭破血流的巴結著呢。”

那農婦聽得津津有味,不由得陣陣點頭。這皇帝的先生不就是天下人的先生嗎?她向來最敬佩那些個舞文弄墨、說文解字的,要說這陸家祖輩都這麼了得,想著現在那些個有錢有權的上趕著巴結這陸家也是應當應分的。\"那陸家少爺又是個怎樣的主兒?也是位先生?\"她搓了搓手,笑眯眯的看向林嬸子,心下覺著這教書可真是個大好的前途。

林嬸子卻向她翻了個白眼,笑她腦子一根線。\"瞧你這意思,教書就是頂尖的了?陸家少爺可是個傲氣的,聽說是樣樣不輸他爹,又偏不和他老爹走一條路,自告奮勇的參了軍,現在可是大名鼎鼎的鎮關將軍,當年那西蠻子吞了戎城,就是陸家的這位爺領軍打了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