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番外】年幼那些事兒(1 / 2)

年少那些事

(一)

有個男孩自小在孤兒院中長大。在孤兒院中嚐遍了人情冷暖。

每每餓肚子餓的實在難受時,為了搶一塊餅被打的滿身傷時,亦或是冬天的夜晚被凍得睡不著覺時,幼小的男孩便常常幻想著或許有一天,會有人來帶走自己,那時候自己會有一個家,會有溫熱的飯菜,會有暖暖的屋子,最重要的是,還會有“家人”。

男孩對於“家人”,有著奇怪的執念。

家人,每每想到這個詞,男孩都會抑製不住心中的渴望而眼角發熱。他最羨慕的人就是孤兒院裏的一對雙胞胎,哥哥和弟弟一起打架,一起餓肚子,冬天的時候相互依偎著取暖,這便是家人吧。

男孩無數次在心中構想著,有了家人之後,自己就可以不這麼孤單了,這樣,夜晚驚醒的時候也不會再恐懼了吧。

如果能有了家人,自己可以再少吃點,把省下來的飯,分給自己的家人。

這樣期待著,直到十歲那年被帶到醫院抽了血,然後被一個男人接走,那個男人用平淡的口氣告訴自己,他是自己的父親,從今以後,自己姓蕭,名亞黎。

剛被接走時,蕭亞黎的心中無疑是充滿著感恩和期待的,自己終於要有家了,要有自己的家人了。

但之後,迎接自己的卻是後母毒恨的眼神,無緣無故的打罵,還有名義上的哥哥隨時隨地每時每刻的刁難,而那個說是自己父親的男人,隻會在實在過分的時候製止一下,大多數時候隻會冷眼旁觀。

蕭亞黎在蕭家隻待了三個月,這三個月,卻足以磨平自己曾經對於“家人”的種種期待。最痛苦的並不是依舊挨打或餓肚子,最痛苦的是,一直心心念念的夢想被打碎,自以為夢想實現,後來發現,無非就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夢,僅此而已。

許多年之後,蕭亞黎依舊能記起當時夢碎時候的絕望。

在自己所謂的“家”中,被自己的“家人”一點一點磨去夢想的日子裏,蕭亞黎變得日益淡然而冷漠,一顆本來孤單向往溫暖的心,開始變得封閉。

再然後,便是被一個女人帶離了蕭家,那個女人雖比後母慈善很多,卻並不親近,和他說話時客氣而疏離。不過,他卻願意稱她一聲“夏媽媽”,因為,那個女人把他帶到了夏家。自此,蕭亞黎終於遇到了自己的家人,夏之進。

(二)

蕭亞黎十歲,夏之進四歲。

初遇夏之進那天,蕭亞黎模模糊糊記得,或者隻是下意識覺得,那天陽光的尤為燦爛。

蕭亞黎一進夏家的門,便看到了門口有個胖乎乎的奶娃娃,小臉上有兩團圓乎乎的肉,擠得鼻子嘴巴都小小的,一雙滴溜溜轉的大眼睛卻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