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股市,以往更多想到的可能是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KDJ(隨機指標)、布林線這些技術指標,但是現在每到一個月的下旬和次月的上旬,股民們越來越顯得惴惴不安,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重要的信息,即經濟運行數據的公布。人們越來越關心CPI數據將對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產生何種影響?
從表麵上看來,股票價格似乎與CPI毫無關係,因為一個是資產價格,是人們投資的對象,而另一個是總體意義上的商品價格,反映的是人們消費對象的價格。然而,不要忘了,CPI是反映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在正常水平基礎上的上漲或者下落,能夠直接反映出經濟是過熱還是過冷。它上漲和下落的快慢,也能夠在短期內反映出經濟中所醞釀的風險。同樣的,股票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出經濟的狀況。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好還是不好,也決定了經濟的走向。
一般而言,在經濟增長平穩期,商品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價上漲率大於借貸利率的上漲率時,公司庫存商品的價值上升。由於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高於借貸成本的上漲幅度,於是公司利潤上升,股票價格也會因此而上升。
而當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股價沒有相應上升,反而會下降。這時因為,物價上漲引起公司生產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無法通過商品銷售而完全轉嫁出去,從而使公司的利潤降低,股價也隨之降低。
物價上漲,商品市場的交易呈現繁榮興旺時,有時是股票正陷於低沉的時候,人們熱衷於及時消費,使股價下跌;當商品市場上漲回跌時,反而成了投資股票的最好時機,從而引起股價上漲。
物價持續上漲,引起股票投資者的保障意識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資者從股市中抽出來,轉投向動產或不動產,如房地產、貴重金屬等保值性強的物品上,帶來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價下跌。
如果CPI每年上漲一旦達到8%以上,持續時間很長不見回落,就會產生嚴重通貨膨脹,這時作為一名投資者就要時刻注意了,嚴重的通脹一定會使物價上漲飛快,企業人員工資上漲,生產基礎原料價格上漲,銀行利率也會上漲,這樣政府就會加更大的力度進行調控,迫使通脹降下來。
但是接踵出台的調控政策會對股市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股市係統性風險來臨股市調整在所難免。而且政府調控的力度越大給企業帶來的影響越大,因為出廠產品提價受限,而企業從銀行貸款利率的提高造成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或根本不賺錢,導致企業的效益就會下降,盈利能力下降,最後反應到每股收益上,就會最終影響到股票估值。
還有一個股民非常關心的問題:CPI與股票價格是否一定會表現出同步性呢?答案是未必。因為引起股票價格上漲的因素通常是預期因素。這種預期因素可能是企業的資產重組、重大政策的發布、外部資金的注入、被其他企業並購等,甚至有時是一些不切實際,但卻能使人相信的謠言。這些因素雖然可導致個別股票價格的上漲,但卻與當前的物價水平並不相幹。例如有利於股票市場投資環境改善的政策出台會振奮投資者的信心,引起股價整體上漲,但這些因素並不能影響當前老百姓消費商品的價格水平;再比如,政府出台利好股市的降低稅率的政策可能是出於挽救經濟、拉動經濟的目的,如果人們預期這些政策會產生顯著效果,那麼股票價格會發生上漲,但當前的商品價格卻未必會上漲,甚至還會繼續下降。一言以蔽之,引起股價上漲的主要是預期因素,而這些因素未必會對當前的商品價格有什麼影響。
機構常言“通脹比通縮好”,其實指的是通脹初期比通縮初期好。我們另外要補充一句:“通縮末期比通脹末期好”!最惡劣時期莫過於通脹末期與通縮初期的交接期!
國家經濟的“體溫計”PPI
2007年PPI統計數字顯示: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2%,生活資料價格上漲2.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8.5%。
這一年某地農民張某種了約20畝棉花,由於夏天的雨災,收成比去年下降了1/3,此前一年棉花價格的上漲讓他笑逐顏開,但這一年棉價的下跌又讓他有些失望。“今年的收成比去年減少了,化肥、人工等成本卻比去年提高不少,如果價格再上不去,估計明年棉花的種植麵積還會下降。”
在這個故事中PPI跑贏CPI,說明生產者的成本增加速度明顯超過了終端消費品的提價速度,這無疑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經營壓力。
雖然每月國家統計局都會發布PPI。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PPI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PPI到底是什麼?代表了什麼呢?它與CPI又有什麼關係呢?
PPI可以稱得上是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體溫計”。通過PPI的變化,我們就能大體判斷國家經濟的運行狀況,並可由此預判未來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
那麼什麼是PPI呢?PPI是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它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來觀察不同時期貨物和服務商品價格水平變動的一種物價指數,反映了生產環節價格水平,也是製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PPI描述對生產產品和服務的國內生產廠商長期獲得的銷售價格的平均變化的度量,這些商品大多消費者不會購買,而是從賣主的角度衡量價格的變化,由於補貼、稅收和分銷成本,賣主價格跟購買者價格不一定相同。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而在我國,PPI一般指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包括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涉及調查種類186個。其中,能源原材料價格在PPI構成中占較大比重。通常情況下,PPI走高意味著企業出廠價格提高,因此會導致企業盈利增加;但如果下遊價格傳導不利或市場競爭激烈,走高的PPI則意味著眾多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將麵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從而影響企業盈利,整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也將受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