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誰也逃不掉的金融危機——每天了解一點金融危機的真相2(2 / 3)

這裏所說的經濟周期的階段是怎麼回事呢?經濟周期都有哪些類型呢?

經濟周期理論在金融界十分引人矚目,從19世紀中葉至“二戰”前這段時期,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數十種經濟周期理論。鑒於這些理論的數量如此之多,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特意指定當時著名學者哈伯勒撰寫了《繁榮與蕭條》一書,來對以往的各種理論進行總結。此後,仍有很多學者關注這一理論的發展,並將其應用到經濟生活的很多領域。

經濟學家將經濟周期分為四個階段:衰退、複蘇、過熱和滯脹。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由經濟增長和通脹的變動方向來唯一確定。有趣的是,經濟學家們發現每一個階段都對應著表現超過大市的某一特定資產類別:債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現金。

在衰退階段,經濟增長停滯。超額的生產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價格驅使通脹率更低。企業盈利微弱並且實際收益率下降。中央銀行削減短期利率以刺激經濟回複到可持續增長路徑,進而導致收益率曲線急劇下行。債券是最佳選擇。

在複蘇階段,舒緩的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長率加速,並處於潛能之上。然而,通脹率繼續下降,因為空置的生產能力還未耗盡,周期性的生產能力擴充也變得強勁。企業盈利大幅上升、債券的收益率仍處於低位,但中央銀行仍保持寬鬆政策。這個階段是股權投資者的“黃金時期”。股票是最佳選擇。

在過熱階段,企業生產能力增長減慢,開始麵臨產能約束,通脹抬頭。中央銀行加息以求將經濟拉回到可持續的增長路徑上來,此時的GDP增長率仍堅定地處於潛能之上。收益率曲線上行並變得平緩,債券的表現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取決於強勁的利潤增長與估值評級不斷下降的權衡比較。大宗商品是最佳選擇。

在滯脹階段,GDP的增長率降到潛能之下,但通脹卻繼續上升,通常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歸於石油危機。產量下滑,企業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產品價格,導致工資—價格螺旋上漲。隻有失業率的大幅上升才能打破僵局。隻有等通脹過了頂峰,中央銀行才能有所作為,這就限製了債券市場的回暖步伐。企業的盈利惡化,股票表現非常糟糕。現金是最佳選擇。

那麼經濟危機都有哪些類型呢?100多年來,經濟學家們根據各自掌握的資料提出了不同長度和類型的經濟周期。

基欽周期:短周期。短周期是1923年英國經濟學家基欽提出的一種為期3~4年的經濟周期。基欽認為經濟周期實際上有主要周期與次要周期兩種。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為3~4年一次的短周期。這種短周期就稱基欽周期。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周期是1860年法國經濟學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種為期9~10年的經濟周期。該周期是以國民收入、失業率和大多數經濟部門的生產、利潤和價格的波動為標誌加以劃分的。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長周期或長波。長周期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種為期50~60年的經濟周期。該周期理論認為,從18世紀末期以後,經曆了三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第二個長周期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部分為24年,下降部分為23年,共47年。第三個長周期從1896年起,上升部分為24年,1920年以後進入下降期。

庫茲涅茨周期:另一種長周期。這是1930年美國經濟學家庫涅茨提出的一種為期15~25年,平均長度為20年左右的經濟周期。由於該周期主要是以建築業的興旺和衰落這一周期性波動現象為標誌加以劃分的,所以也被稱為“建築周期”。

熊彼特周期:一種綜合。1936年,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以他的“創新理論”為基礎,對各種周期理論進行了綜合分析後提出的。熊彼特認為,每一個長周期包括6個中周期,每一個中周期包括三個短周期。短周期約為40個月,中周期約為9~10年,長周期為48~60年。他以重大的創新為標誌,劃分了三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從18世紀80年代到1842年,是“產業革命時期”;第二個長周期從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鋼鐵時期”;第三個長周期從1897年以後,是“電氣、化學和汽車時期”。在每個長周期中仍有中等創新所引起的波動,這就形成若幹個中周期。在每個中周期中還有小創新所引起的波動,形成若幹個短周期。

被捏碎的非理性投機泡沫

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後,一些機敏的投機商就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不久,在輿論的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並開始競相搶購鬱金香球莖。1634年,炒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荷蘭的全民運動。當時1000美元一朵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為2萬美元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麵對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衝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隻是為了購買一株鬱金香。就在這一年,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幹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正如當時一名曆史學家所描述的:“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發出訂單,無論什麼樣的價格都會有人付賬。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複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夥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裏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隻有150荷蘭盾。

就當人們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時,一場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由於賣方突然大量拋售,公眾開始陷入恐慌,導致鬱金香市場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潰。一夜之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瀉千裏。雖然荷蘭政府發出緊急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勸告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個星期後,鬱金香的價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種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的售價。絕望之中,人們紛紛湧向法院,希望能夠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損失。但在1937年4月,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從而徹底擊破了這次曆史上空前的經濟泡沫。

我們常聽到經濟泡沫的說法,那麼經濟泡沫是怎樣定義的呢?它與經濟危機又有怎樣的聯係呢?

什麼是經濟泡沫呢?最常用於經濟研究中的泡沫的定義是,無法解釋的那部分資產價格運動,它建立在我們稱之為基本麵的基礎之上。基本麵是各種變量的集合體,我們認為這些變量應該驅動資產價格的變化。在一種特殊的資產價格定義的模型中,如果我們對資產價格的預測產生了嚴重的偏差,那麼,我們可能就會說存在著某種泡沫。

泡沫位於金融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結合處。對大規模的資產價格運動的最新解釋傾向於將心理學排在第一位,這不僅受到慘淡的過去所發生的故事的影響,而且受到在1997年、1998年和1999年這些危機年份裏發生的大多數事件的影響。早期產生的泡沫大多是由基本麵因素驅動的,它們源自金融學與經濟學這些更基本的因素的結合處,心理學因素不過是其背景而已。比如荷蘭鬱金香狂熱、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它們均被看作是私人資本市場瘋狂的範例。

金融行為學家發現,有這樣幾種心理問題在泡沫時期最容易發生:其一,“錨定效應”。大多數泡沫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最後一個階段到來前,價格和增值效應通常都會延續相當長時間,這使得投資者改變了預期,認為高價格是合理的。其二,“羊群效應”。即便很多精明的專業投資人,也總是試圖“與泡沫一起膨脹”,而不是努力避免泡沫,在價格上漲過程中,他們通常認為隨大溜比采取與眾不同的方法更安全,循規蹈矩比特立獨行犯錯誤的可能性更小。其三,認知失調。人們總是傾向選擇那些“可以堅定我們選擇”的觀點,比如,市場在瘋狂時期的特征之一是,人們對定價過高的預警,總是不感興趣,甚至很憤怒。其四,災難忽略與災難放大。對於發生概率較小的負麵事件,投資者總是僥幸的認為“很難發生在我身上”,而災難一旦發生,他又總是擔心“禍不單行,更大的災禍在後麵”。

在經濟過熱與市場恐慌中,貨幣因素十分重要。芝加哥學派認為,當局總是愚蠢的,而市場總是聰明的,隻有當貨幣供應量穩定在固定水平或以固定增長率增加時,才能避免經濟過熱和市場恐慌。然而,現實的悖論是,銀行家隻把錢借給不想借錢的人。當發生經濟崩潰時,銀行體係必然受到衝擊,除了貨幣數量的變動外,將導致銀行對信貸進行配額控製,這勢必造成某些資本運行環節當中的信用驟停和流動性衰竭。

盡管如此,著名貨幣學派理論家歐文斯通堅決反對在危機時擴大貨幣供給,而赫伯特?斯潘塞的表述更為尖銳:“保護人類免嚐愚蠢行為的苦果,其結果隻會讓全世界都變得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