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管不了別人還管不了自己(2 / 3)

▲第二節 少給自己找借口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對於一些自己不願做或不想做的事情,習慣找個理由替自己推脫——“我沒有時間”;做一件事情失敗了,或者沒有堅持下去,總會找個理由安慰自己——“是我自己運氣不好”;減肥計劃泡湯了,總會安慰自己——“沒關係,下次再減。”我們習慣於為自己的懶惰和沒有毅力找出無數個“正常”的理由,並且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和開脫,讓自己舒服一些。事實上,這讓我們習慣了整天找理由為自己開脫,而不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和方法。

借口——讓我們喪失意誌力

借口,一句簡單的話,看似能夠給我們帶來安慰,卻讓我們喪失了寶貴的意誌力。因為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是軟弱的表現,久而久之會讓自己更加習慣於不去麵對問題,更不去承擔結果。

當然,客觀事物也是會有變化的,確實經常會有一些我們無法預料或無法把握的因素導致任務無法完成,但是,麵對這些客觀因素的態度不能是一味地強調客觀,一味地強調客觀就是找借口——當客觀原因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否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思路、積極動腦筋想新的辦法和途徑?是否盡到了我們最大的努力?是否堅持到底了?是否向別人請教甚至求助了?如果你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隻是強調客觀原因,仔細想想看,是不是在找借口呢?

當客觀因素發生變化時,也是最考驗人的意誌力和智慧的時候。意誌力薄弱的人為什麼容易找借口呢?首先是因為思想懶惰,不願意動腦筋,找借口是最省事兒的;其次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接受失敗——為不成功找個借口就可以逃避麵對失敗的結果了!其實,不到最後不輕言放棄不輕易承認失敗,這才是意誌力堅定的最佳表現。我們很多人都看過《士兵突擊》那部電視劇,傻裏傻氣的許三多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出類拔萃的特種兵戰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一根筋”——選擇了目標就會執拗地堅持到底——他所表現出的超強的意誌力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做事的過程沒有一帆風順的,遭遇一些挫折和失敗是很正常的情況,接受暫時的失敗,好好反思分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繼續向勝利的目標努力,就是讓我們的意誌力在愉快地發揮作用。否則,隻是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僅不利於我們意誌力的培養,反而會使我們遠離成功。

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切記,老板最討厭的就是喜歡找借口的員工。試想,如果你是老板,給下屬布置了一項任務,他沒有完成已經讓老板很不開心了,結果他還找來了一大堆理由,老板會如何反應呢?最好的結果是以後不會再交給他什麼任務了,最糟糕的結果便是,讓他直接走人!

不找借口就是不逃避責任!積極努力、勇於承擔的員工哪個老板會不喜歡呢?所以我們要調整心態,摒棄借口,學會擔當,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包括對工作和生活負責,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找什麼樣的借口呢?

1.都是客觀原因,不是我的錯:路上堵車,所以來晚了;這幾天天氣不好,影響了我們的進度;開始時我就不同意這麼做,出了什麼問題我可不負責任……

2.都是別人的錯,不是我的錯:我又不是這個專業的,本來就做不好;我沒學過;你又沒說清楚要這樣……

3.拖延時間,找退路:這幾天我很忙,再說吧;孩子病了,我盡量早點做完……

4.缺乏創新精神和自主意識:這個你又沒教過我;我以前從來沒做過;我們缺少相關方麵的工作經驗;他們比我們早做了好多年,我們才沒趕上的……

5.還沒行動就選擇了放棄,態度悲觀:這個任務這麼難,誰也完成不了……

不管是哪種原因,借口始終都是借口。很多借口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找來的,牽強附會。生活中隻有兩種行動:要麼努力地表現,要麼就是不停地辯解。沒有人會喜歡辯解的,到最後,能夠贏得成功的都是那些努力表現的人。

給自己找借口惟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外物或者他人。這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表現得不願意承擔責任,也無法愉快勝任他們的工作,更加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他們的狀態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要堅決拋棄找借口的壞習慣。

培養責任感,不給自己找借口

要做到“不給自己找借口”最重要的就是敢於自己承擔責任。所謂責任感,是一個人自覺自願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它能表現出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讓人受到別人的信賴和尊重。

我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什麼叫做責任的,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對一些事情表現出沒有責任感也是正常的。責任感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在明晰了基本的是非判斷、懂得了不同的行為就會帶來不同的後果而這些後果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承擔的之後,逐漸形成的一種思想認識和行為能力。比如,犯了錯誤就要受到處罰,而且還要及時改正並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做出補償。懂得不能逃避推卸責任,在做事前就知道要為結果負責。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在紐約西郊的一個社區內,有幾輛轎車被人用石頭劃傷。警方苦於沒有目擊證人,無法破案。結果幾天後有位媽媽打電話給警方,承認是她的兒子把那幾輛車劃傷了,並願意承擔一切後果。當天晚上,社區裏貼出了一張關於這件事的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父母”,語氣非常誠懇。第二天晚上,父母帶著做了錯事的孩子挨家挨戶登門道歉,被劃傷車的車主們也收到了男孩親手做的小風車,風車上寫著“對不起”。

這則報道中的美國父母正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想這個孩子應該從中學會和懂得了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逃避責任。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這種大錯,你是否有勇氣站出來,和孩子一起去承擔?也許有些家長會關起門來罵孩子一頓;有些家長會叮囑孩子不要說出去,就當不知道。顯然,這樣的做法將導致孩子缺少擔當,有可能成為他們以後犯下更大的錯誤的根源。隻有在我們的錯誤行為受到相應的挫折、我們的正確行為得到適當的鼓勵之後,我們承擔的能力和責任感才能增強。

▲第三節 意誌力薄弱時,慎做重大決定

我們做決定之前,尤其是一些重要決定之前,一定要“三思”,以免莽撞行事,之後後悔。

首先,思考要不要做?也就是權衡利弊。其次,思考能不能做?也就是有沒有條件。最後,思考什麼時候開始做?也就是時機。隻有這些方麵都考慮周全了,才能做到過後不悔。

重要決定隔天宣布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思考的方式有很多,而正確的解決之道卻隻有一個,所以我們做決策一定要深思熟慮。最聰明的人,是能夠在複雜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的人。

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不僅要求我們通過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而且還要我們去了解其內在的規律。所以,在做一個重大決定之前,我們一定要先盡可能地收集各種有關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消除很多不確定性。決策的製定是根據事實,而不是個人一時的好惡。

一定要記住,在重大決定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最好隔天再發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決定往往是在一時的頭腦發熱下做出的,很可能一覺醒來,等我們冷靜下來,想法就完全不同了。

郭廣昌,現任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複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複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初,複旦大學一畢業,郭廣昌就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了廣信科技公司,也就是複星集團的前身。廣信科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給其他一些公司做市場調查和谘詢。對於市場調查和谘詢,郭廣昌可謂是駕輕就熟。在複旦團委的時候,他就在統計預測分析中心工作過,多次帶著學生搞市場調研。郭廣昌騎著自行車不斷地四處去找項目,公司成立10個月,居然就賺了第一個100萬元。

但是,隨後他們發現,市場調查的競爭開始越來越激烈,新的谘詢公司、調查公司越來越多,利潤也越做越薄。於是,郭廣昌決定換個領域。一個偶然的機會,郭廣昌發現郊區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房子賣得不是很好,於是他決定做房產銷售。當時上海賣房子的通常做法就是在工地附近掛售樓廣告,而且喜歡將房子一棟棟地賣給企業客戶。郭廣昌賣房子的不同之處是到處打廣告,在報紙上登,夾報廣告也做,還有郵遞廣告。而且房子也不是一棟棟地賣給企業客戶,而是一間間、一套套地賣給個人消費者,現在看來很平常的做法,在當時卻很新鮮。他們甚至還會把廣告送上門,結果房子的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複星賺來了第一個1000萬元。

1993年,他們回到母校,找到生命科學院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開始介入生物醫藥產業。在合作方式上,複星提供基因診斷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醫院提供場地,利潤兩家分成。就這樣從PCR上,複星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

1998年,複星實業上市,募集35億資金。2007年7月16日,複星國際香港成功上市,融資128億港元,複星集團成為了市值800多億元的中國最大民營企業集團。

2008年,在眾多行業蕭索的季節裏,郭廣昌卻屢屢出手,而且是一次次的重磅出擊。

2008年年底,在新浪與分眾達成換股協議後不久,複星國際公告稱早已購入分眾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隨著後來再次增持分眾股份,複星國際又成了新浪的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