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一日(1 / 3)

上午,當我醒來的時候,陽光已灑滿我額頭了。我恍惚著爬起來,整理著自己亂糟糟的頭發,到樓下去找小倩了。

但她不在房間裏,我在走廊裏大聲叫著小倩,卻沒有任何回音。回過頭才發現櫃子上有張紙條,她說她上班去了,微波爐裏有給我準備的早餐。

打開微波爐,還是和昨天一樣的早點心。早餐吃完後,我坐在房間裏看了一會兒書,忽然手機響了起來。

沒想到居然是孫子楚打來的電話,他說他正在我家門口,來把那些玉器還給我,卻發現我不在家。我隻能告訴他,我這幾天住在外邊,地址是安息路13號。

二十分鍾後,樓下響起了敲門聲,果然是孫子楚站在大門口,手裏拎著我給他的箱子。我連忙跑到外邊去,把他給帶了上來。

孫子楚小心翼翼地看著這房子,嘴裏不停地嘖歎:“你可真會找地方啊,這種房子想必是寫恐怖小說的好環境吧。”

我實在沒心情和他開玩笑,將他帶到了二樓的房間裏。好在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所有與小倩有關的東西,都被我藏到櫃子裏去了。

他又環視了這房間一圈,用羨慕的口氣說:“將來我也住到這種地方寫論文就好了。”

然後,孫子楚打開了箱子,還是用報紙團包裹著,他還加入了許多泡沫,把那五件玉器小心翼翼地拿了出來,說:“你仔細看一看,有什麼問題就說。”

這五件來自荒村地下的玉器,現在整齊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拿起它們仔細地看了看,並沒有什麼磕碰和損壞的痕跡。我點了點頭:“沒問題,謝謝。那麼鑒定結果怎麼樣?”

“我說過,我會邀請最優秀的玉器鑒定專家,他們對你這五件玉器的鑒定結果是:一級真品。”

瞬間,我心裏微微一顫:“它們真的是良渚古玉?”

“沒錯,它們確實是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器,無論是其材質,還是形狀、紋飾和雕刻技法,都符合地下出土的良渚玉器特征。這些都是經過權威專家鑒定的,你就放心吧。”

“能不能說得詳細點?”

“好吧,從礦物學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就是通常所說的翡翠,主要產於緬甸;而軟玉是一種具鏈狀結構的含水鈣鎂矽酸鹽,它是造岩礦物角閃石族中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的一種特殊礦物。”

孫子楚說得頭頭是道,一套套專業術語,看來從玉器專家那學了不少吧。我不想浪費時間,徑直問道:“那麼良渚文明用的是什麼玉呢?”

“良渚文明是中國玉器文明之源頭,中國傳統玉器主要采用軟玉,以新疆的和田玉、中原的南陽玉和藍田玉最為有名。良渚文明出土玉器數量之多,造型之精美舉世罕見,世界各國學者都很關注,甚至有人提出了‘玉器時代’的觀點。”

“我隻知道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哪來的玉器時代?”

“中國神秘的遠古文明,在石器時代結束之後,青銅時代開創之前,還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那個時代的人類認為玉器具有神秘力量,誰控製了玉器誰就控製了文明。至於良渚文明,因其使用玉料的數量驚人,肯定要有豐富的地下玉礦來供給。”

“玉礦?”我忽然想到了地下的寶藏。

“問題就出在這裏了。在良渚文化範圍內的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過古代玉礦遺址。也有人認為玉料是從遼寧或新疆運來的,但上古時代交通極不便利,千裏迢迢運送大量玉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可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來。”

“沒錯,所以我認為在良渚文化的區域內,或者在其附近的山脈中,一定存在著某個被遺忘的古代玉礦。古老的文明可以神秘消亡,但地下寶藏卻應該是永存的。”

我連連點頭:“良渚文明的千古之謎——就是地下寶藏?”

“不,良渚文明留給我們的謎團實在太多了,玉藏之迷僅僅是許多個謎中的一個。”

“你的意思是說:良渚文明本身就是一個謎?”

“良渚文明的興起是相當神秘的,它剛產生的時候,周邊地區的文明程度並不高,最近很熱門的三星堆文明,要比良渚文明晚一千多年。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在東方所達到的高度,足以與同時代的古埃及文明與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比肩。”

“這一定有著某種特殊原因吧。”

孫子楚點了點頭:“是的,在出土的良渚玉琮上,經常出現一個奇特的圖案,被稱為‘神徽像’,其上部刻著倒梯形的神人臉,兩眼圓睜,牙齒露在外麵,頭上戴著插滿羽毛的皇冠,雙手抓向下麵的獸頭。在古瑪雅和古印加文明中,也都有類似的羽冠圖案。它們都和良渚文明一樣,留下了大量風格詭異的玉器和遺跡,迅速地興起迅速地衰亡。”

“你認為良渚文明和瑪雅文明有關?”

“這隻是我個人觀點。”

“那麼良渚文明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一個擁有宮殿、王陵和金字塔的文明,你說它到了何種程度?餘杭的莫角山遺址,足以讓任何一個人驚歎,它是良渚文明的政治、經濟、宗教中心,發現有規模宏大的‘宮殿廣場’,1萬多平方米的建築基址,被稱為5000年前的紫禁城。還有大量高級墓葬,巨型棺槨裏有著精美的玉器。埃及保存著一百餘座金字塔,而良渚文明也有超過100座被考古界稱為‘土築金字塔’的高台。”

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既然達到了如此輝煌的高度,那為什麼突然衰亡呢?”

“這又是一個迷了。”孫子楚意味深長地歎了一聲,“最多的說法是自然災害:四千多年前,全球海平麵升高,江南大部分土地被水淹沒,良渚文明遭到了‘滅頂之災’。但還有一種說法:良渚文明對玉器非常癡迷,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玉器的開采和製作上。玉器在任何時代都是奢侈品,良渚文明因此陷入了極度奢侈的不良風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