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青春花季
青春是僅屬於你一次的花季,讓你在幸福的時候,要倍加珍惜。
世上有些花常開常落,有些花卻隻有一次花季,不經意就會開放,不經意又會錯過。
如果,如果你在花開的時候,忘了拍一些美麗的照片,等到錯過了花期,再去追憶那淡淡的、誘人的花香,就難免在花香輕襲之時,撫之悵然。
18歲,多麼美麗的花季呀!哪個黑眸中沒有青花似霰,哪個嫩白的額頭沒有夢幻如陽呢?
每一次戰粟都沒齒難忘,每一個聲音都刻骨銘心!然而,18歲的時候,我們卻不明白青春。
我們把青春當作一種資本,用揮霍生命來昭示她的存在;用誇誇其談來顯示她的魅力;用我行我素來證明她的灑脫……
當飛花漸瘦,昨日之陽與今日不再同樣年輕之時,才一夢初醒:青春無需昭示,不用證明,青春揮霍不起,青春更不為你所獨有。
原來,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的夢!18歲如花的芳齡,隻是自然的造化,不是你的資本;斷章片語的浮華炫耀,隻是你的幼稚,不是青春的魅力;野馬脫韁般地放浪形骸,隻是你的偏執,不是青春的灑脫。
青春是一首歌,讓你用如火的精力唱出她的生命;
青春是一個夢,讓你撫去任何虛妄的痕跡,用堅實的足音將她羽化為現實的輝煌;
青春是一隻飛鴻,讓你抖落世俗的纖塵,陶然於生命的恢宏與超然;
青春是僅屬於你一次的花季,讓你在幸福的時候,要倍加珍惜;苦難的時候,要倍加堅韌,細心地采擷每一種花的標本,留住那永恒的生命的芬芳。
(佚名)
願生命恬淡如湖水
讓生命恬淡成一泓波瀾不驚的湖水,告訴自己:水窮之處待雲起,危崖旁側覓坦途。
睿智的莊子給我們留下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博弈者用瓦盆做賭注,他的技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拿黃金做賭注,則大失水準。莊子對此的定義是“外重者內拙”。
由於做事過度用力和意念過於集中,反而將平素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現代醫學稱之為“目的顫抖”。
太想紉好針的手在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在顫抖。華倫達原本有著一雙在鋼索上如履平地的腳,但是,過分求勝之心硬是使這雙腳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華倫達心態”以華倫達的失足殞命而被賦予了一種沉重的內涵。
人生豈能無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領著你前行的,如果將目的做成沙袋捆縛在身上,每前進一步,巨大的壓力與莫名的恐懼就趕來羈絆你的手腳,那麼,你將如何去約見那個成功的自我?
“目的顫抖”是因為心在顫抖。心台太低,遠處的勝景便不幸為荒草雜樹所遮蔽,平庸的眼,注定無福飽覽那絕世的秀色;太在乎了,太看重了,結果,恐懼蛀蝕了勇敢,失敗吞噬了成功。
“大體則有,具體則無”,把目光放得遠一些,讓生命恬淡成一泓波瀾不驚的湖水,告訴自己:水窮之處待雲起,危崖旁側覓坦途。
(佚名)
並非所有人都為金牌奔跑
在跑到人生終點時,即使我們沒有摘取到“金牌”和桂冠,我們的生命同樣會獲得一份豐盈與無憾。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男子馬拉鬆競賽中跑在最後一名的是來自阿富汗的高中生。他顯然不是同場競技者的對手,可他還是一步步地跟上,成了賽場上受人關注的人物。他對著記者遞過來的話筒說:“我的目的不在於拿第一或第二,而隻是為了能在亞特蘭大參賽。我在途中從沒有想過放棄,我隻是想讓世人知道,我們也在努力地活著!”
這場競賽的金牌得主是誰我忘了,但這個執著的中學生卻讓我深深折服。因為我知道在阿富汗,無休無止的戰亂折磨著人們,以至讓外人懷疑他們生活下去還有什麼奔頭。可就在這樣的環境裏,這個中學生在富得流油的美國亞特蘭大,向所有人宣布:“我們也在努力地活著!”雖說他無緣登上冠軍的寶座,但他卻把自己所能擁有的那份生活演繹到極致,贏得人們的敬意。在他平實的話語裏,包藏著讓我們深思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