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與新任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協恩在一起考察一下華西新的領導班子的黨委成員(領導一幹二百七十一名黨員、三萬村民),其中既有華西(大華西)成長起來的,也有像孫海燕這樣十四年前的打工者、從西安遠道來此落戶的大學副教授程先敏、海外留學歸來的孫雲南,還有“買官”、“賣官”,當上黨委副書記的楊永昌。這事倒新鮮,可謂是華西“特產”,在此,多費點筆墨說說。
“買官”、“賣官”,在別的地方,是不折不扣的腐敗行為,而在華西卻化腐朽為神奇,且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楊永昌先是花了十萬元買了華西戶口,接著,將二百多萬元私有資產參股華西,由集體控股。僅二〇〇三、二〇〇四兩年,他就為華西創造了七百五十萬元的效益。他用這些錢,“買”了個村黨委副書記。實際上,吳仁寶一直用經濟指標在考核他。他對華西的熱愛,他的能力和貢獻,有目共睹。經民主選舉,當上了黨委副書記,不僅正當,而且千得令人稱道。
這樣一批既能團結合作,又能獨當一麵的優秀人才,組成新的領導班子,巳用年銷售額三百億元的輝煌業績,向華西村民,也向外界表明,他們是能夠信賴的,也是成熟的,能夠勝任的,能負起由“中康”奔“大康”的重任,帶領華西人民走向更加富裕、幸福的未來。
“吳仁寶本身就是一個神話。”“吳仁寶已成‘絕版’、‘孤本’。”許多人都這樣說。他們擔心“後吳仁寶時代”或吳仁寶身後,華西怎麼辦?事實,已回答了這樣的疑慮和擔憂。
而吳仁寶本人在此事上比任何人更樂觀。三年前,一位記者曾直率地問他廣如果有一天,華西沒有了你吳仁寶了呢?”他抽了口煙(他幾乎煙不離手,是一大嗜好八眼睛笑成一條縫,他說廣沒有吳仁寶,華西還會好。因為吳仁寶已為華西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和幹部,他們會一代代積累下去、發展下去。”麵對吳仁寶的坦誠,人們真的可以最終打消疑慮和擔憂了。
吳仁寶站在金塔十五層,暢談華西的美好未來在新班子領導下的今日華西,使我想起一件往事:一九八九年的十月,秋風送爽,藍大一碧,毛澤東的秘書、“中共第一支筆”、詩人胡喬木來到華西,不顧旅途勞頓,年事已高,興致勃勃地走長廊、登金塔、進車間、訪農戶,一整天四處盤桓,流連忘返,耳濡目染的一切,令他激動不已。他想寫點什麼,可又怕倉促中難盡心意。他是一位文風嚴謹、落筆如金的人,思之再三,將自己一首舊作長短句題贈華西。
今夕複何夕,四海共光輝。十裏長安道上,火樹映風旗。萬朵心花齊放,一片歌潮直上,化作彩星馳,白日羞光景,明月掩重帷。天外客,今不舞,欲何時。還我青春年少,達旦不須辭,樂土人間信有,舉世饑寒攜手,前路更奚疑。萬裏風雲會,隻用一戎衣。
胡喬木錄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作國慶夜記事贈江陰華西村題罷,他對一直陪同的吳協東說廣這首詩寫好後,我曾送給毛主席看,毛主席說很好,要我發表,我一直珍藏至今,沒有發表。”老人邊回憶邊說,笑意綻放在他飽經風霜的臉上,“看了華西村,‘樂土人間信有’成了現實,我高興激動,此詩頗能表達我的心情。”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胡喬木與華西依依惜別,欣然踏上歸途。
如今,十六年過去了,胡喬木巳走進曆史。我想,假如他仍健在,再來華西看看,沒準會詩興大發,華章辛現。去年,華西依靠自己的力量,投資三千萬元,將橫亙東西的砂山打通一條長達八百米的寬闊隧道,貫通南北,裏麵,燈光燦若白晝。我驅車穿過,那感覺絕不亞於在南京鼓樓隧道中行駛。山北,並入大華西的周邊村莊,動遷已近尾聲,村民也已陸續住進了新建的公寓和別墅。在大片平整的土地上,正在建設華西高產農業示範基地和高科技生態園,有的已初具規模。而在砂山南側,緊挨龍西湖,高檔歐式別墅群氣勢壯觀,將與華西中心村的別墅群連成一片。南邊,工業園區廠房林立,正不斷發展壯大。這樣,大華西形成了北、中、南三個板塊。吳仁寶說:“北邊是糧倉,中間是天堂,南邊是錢莊。”形象、貼切的比喻,已經或即將成為現實,高規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擱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