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東方之神(6)(2 / 2)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一個沒有哲學巨子的民族,是一個精神癱瘓的民族;一個沒有偉大英雄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沒出息的生物之群。當一個民族的哲學巨子和偉大英雄仙逝之後,他們不僅把超人的哲思和高尚的品格作為彌足珍貴的遺產交給了自己的民族,同時也交給了整個世界。

當今,孔老夫子已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的世界“十大哲人”之首,這是華夏民族難得之驕傲!早在1665年,奧匈帝國於維也納出版的世界各國地圖中,在我國的版圖之上,立著一位民族的精神代表人物,他就是關羽。當時維也納出版的世界各國地圖上,每個國度的版圖上方,隻畫有一個偉人來代表其民族,足見我們的武聖關公在那時之世界,已影響廣深。近年,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焦大衛,在研讀了中國關公信仰的大量資料後說:“我尊重東方大神關羽,他應該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誠信,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畏艱險。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信仰是報晨的大鳥,它常在黝黑的夜裏為曙光的到來而謳歌;信仰是輝煌的光波,它能引導著人類不斷地進行著自我完善。關羽的陵墓早已鬆柏拱矣,關聖作為一株凝有“忠義仁勇”的精神巨柏,卻仍以其芬芳的鬆香長留在我們這個民族中間,並向世界四麵八方的每個角落中彌散它的馨香。

據關公研究會搜集的資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有148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

祖國的寶島台灣,人口兩千餘萬,竟有八百多萬同胞係關聖信徒。台灣島上,專祀關聖的廟宇三千餘座,加上其他供有關帝神像的寺庵,多達一萬四千座。台灣同胞信仰關聖之癡迷,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台北市的行天宮(即關廟),每逢群體祭拜關聖的前幾天,即使有身份的太太及小姐,為謀得擔當祭拜關公時的“義務工”,亦需三更即起去排隊掛號,稍一去晚,便很難排上……台灣苗栗縣的恩主公廟(亦係關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興建的,在十周年建廟慶典時,據該廟統計,關聖已收義孫義女14萬人之多……

位居南洋群島的馬來西亞,麵積雖不太大,但卻設有關廟八千餘座。素有花園之國美稱的新加坡,城中的忠義廟,威嚴壯觀,宛如宮闕。日本是個有神無鬼、缺乏宗教感的宗教大國,在其諸多大城市中,皆設有金碧輝煌的關帝廟。每逢大祭時,商界及企業界的巨頭,分批率員工前往關廟叩拜關帝,以求部屬以“桃園結義”的精神精誠團結,為他們謀得更大利潤……

本文在開篇中已描述過美國、加拿大、泰國等國家元首及政府工作人員信奉關公的情狀,毋庸再贅……

至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關公早已成為超時空、超民族、超國界、超信仰的“東方之神”!

康德說:設定上帝的存在是道德上的必需。

西方有哲人又說:一顆巨大的良心就是一座廟宇。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過上千載、億兆人美化神化的關公,既是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亮錚錚、光閃閃的良心寶劍,又是華夏民族用傳統文化錘煉出的一個民族的人格坐標。

開國之後,隨著一次次破除迷信的運動,中國農村的關廟早已蕩然無存。恪守古道熱腸的百姓,對關公隻能作心的祭奠。改革開放後,海外的“關公熱”,溫化了蟄伏在國人心中的關聖情結。先是東南沿海的一些城鎮,人們重新請出關公當財神;繼而,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凡關羽生前留有足跡的地方,當地政府也無不以關公文化搭台,唱經濟大戲。